出色的教案有助于进行互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案设计中,应融入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泼水歌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泼水歌的教案篇1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
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读到提着桶、端着盆做做提、端的动作]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 ),空中回响着-----( )。大家-----( ),(),赛起了-----( ),放起了-----( ),直到深夜-----( )。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
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
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
(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
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
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
(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
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反馈。
泼水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3、学唱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音乐部分和制作孔雀羽毛,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活动重点:
抓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准备:
关于傣族人民的(服饰、居住、乐器等)相关图片,彩笔、油画棒、卡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金孔雀》
问:这是哪个族的?你们了解傣族的什么?泼水节是傣族人们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为免除灾难,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给人带来幸福。
二、走进傣族
1、随着孔雀的介绍了解了关于傣族的居民、服饰、乐器等
今天我们就去傣族,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你们想去吗?想和大家一块来跳孔雀舞吗?那好我们一起坐上自己的火车,去傣族,出发了!(播放音乐)
(1)搭乘火车的音乐。(2)由孔雀当导游,创设情境、自然的让幼儿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中,以优美的音乐和欣赏傣族的服饰、居住、乐器等图片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2、学习歌曲
小朋友快来,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人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声(放音乐)
(1)放音乐欣赏歌曲
(2)跟着琴声用lu来哼唱。
(3)带入歌词
(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3、制作孔雀羽毛。
4、学跳傣族舞蹈
(1)(放音乐)欣赏教师舞蹈
(2)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尝试创编动作
(4)跟这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5、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来到傣族和小孔雀,一起参观了傣族山寨,参观了解了他们的服饰、竹楼、乐器、歌曲、舞蹈。我们要感谢这只漂亮的小孔雀,和小孔雀说声“谢谢”吧,我们下次还会来美丽的傣族参观,小孔雀“再见”
泼水歌的教案篇3
目标:
1、感受乐曲中4拍子的乐句。
2、跟随歌曲节奏正确做游戏动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准备:
呼啦圈、鼓
过程:
1、感受乐曲中的4拍子节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个。
教师先示范玩法:从第一排开始,边在每个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边念口令:"1234 2234 3234 4234";再转到第二排继续边走边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为止。
请幼儿轮流尝试走呼啦圈,教师从旁念口令并在换下一个呼啦圈时敲一下鼓进行提示: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二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二排转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儿走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三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依次类推。
播放歌曲,请幼儿轮流随着歌曲节奏走呼啦圈,教师仍从旁敲鼓提示。
2、学唱歌曲〈泼水歌〉。
教师范唱,请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说出,教师唱出完整的一个乐句。
幼儿跟唱,掌握歌词及曲调。
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3、请幼儿边唱歌边走呼啦圈。
反思:
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xx,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泼水歌的教案篇4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