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我们需要提笔写教学反思了,如果没有写教学反思的意识,那我们的教学水平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园地三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园地三教学反思篇1
上了这么多节语文园地课,对于怎么上还是没有一个头绪。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下去。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这几个内容。我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对于这两个内容,如何连接、如何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于是,在课上,我设计了闯关的形式,通过“我会读”“我会背”“我会认”这几个关卡连接。课堂上,孩子们对于这种闯关形式兴趣可大了,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算不错。但是这个形式,我没有设置闯关目标。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一点,但实在找不到一个任务,所以就选择只是挑战自己而已。
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在“我会读”环节,我开始只是按往常的教学设计,毫无新意与创意。后来经指导,把多音字放在句子中,这样学生对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就更好把握了。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更好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二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在“读读背背“内容上,我对教材重点的把握有偏僻,把重点放在了认字上,应该是把重点放在区别上,可通过组词形式区别。
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一年级园地三教学反思篇2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字母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同一个部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字里面,位置不同。第一组这几个字的意思都与时间有关,渗透了“形旁表义”的规律。“展示台”出示了十个词语,引导学生从其他课本上识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春晓》,帮助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散文《阳光》,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一、教学效果
理解量词,并正确使用量词。“识字加油站”这个版块呈现了6个词语,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问题。数量词的正确使用是难点。教学中,在熟读的基础上,我采用师生问答的填空形式,加以识记巩固。
“字词句运用”这一版块中,能让正确认读每一个大小写字母,并将大小写字母一一配对。认读已经学过的汉字,根据分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展示台”版块中展示了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激发了自主识字的兴趣。 “日积月累”能够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二、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二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内容分解成两部分来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堂参与课堂,讨论自己得出知识点和结论,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满堂灌输好得多。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学有所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语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1.本次展示活动是引导学生交流在其他课本中认识的字。展示交流时,形式单一,未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2.“和大人一起读”环节,只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读。而作业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进措施
1.课堂上,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从其他课本中认识的字,教师也可以在实物投影中出示学生常用的数学书、音乐书等,让学生认一认里面的字,了解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情况。
2.大人和孩子一起读文章时,可以展开一场朗读比赛。比比谁的朗读让“禾苗、小树、小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家人之间还可以展开想象,各自说说“阳光”像什么。家人还可以一同到公园、街道、校园等,找一找阳光带来其他变化。
一年级园地三教学反思篇3
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的《语文园地五》的“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其中,“我的发现”包含了:我会认、我会读。“日积月累”包含了读读背背、我会读。由于考虑到此次读读背背中的《汉语拼音字母歌》比较难学,而展示台内容较少,所以把“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和展示台放在了另外一个课时。我认为这样安排很合理,做到了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灵活安排、处理教材,做到了以生为本。
当我拿到教材,看了内容以后,就想着怎么把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的内容流畅地上下来。还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上一节生动有趣却有扎实有效的课。我想到了设计闯关的游戏,有三个主要内容,就设计为三个关卡。平时孩子们很喜欢挑选神秘礼物,也就把这一设计带进来,闯关成功还能奖励神秘礼物呢!为更加吸引孩子,我还设计了动物世界的情景,每个关卡都有一个动物在站岗呢!事实证明,几次的试教下来,这种上课模式是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的,课堂气氛活跃又易于调控。
但我还是啃到了三块硬骨头。两块是小的,一块是大的。
小硬骨头a:“我的发现”中,是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利用反义词学新字。第一次试教,我就没有让学生去用学过的方法来认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猜谜、想象等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它们的形。有听课的老师建议:我会认中,除了会读,还要记住形,要用其他的方法记汉字。而我的困惑是:这节课的时间很紧,特别是后面还有新的字母歌要会读会认,这里花多时间认字,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我认为,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识字方法,就是用反义词学新的生字,不用再用其他识字方法来混淆孩子的思维了。小硬骨头a咔在我的喉咙,咳不出去,吞不下来。
小硬骨头b:“我会读”中,我开始是设置了几种打的解释给孩子们选。孩子们看得一头雾水,有的还不能理解解释的字,更别说选择了。
大硬骨头:这块骨头,受之无愧的肯定是《汉语拼音字母表》了。我第一次试教时,让学生反复读,没有利用各种形式和各种游戏来贯穿,学生掌握得很不牢固。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困惑:我们一定要教本音吗?可不可以就按照第一学期的汉语拼音那样读?教这个不就是为了查字典,知道他们的顺序和会认大小写就行了,要老师教得这么辛苦、学生学得这么辛苦吗?这大硬骨头不是一般的难啃。因为谁到不知道该如何教这个。一直以来,每一位的低年级的老师都没有统一过该如何教、到底如何教才是正确的?
后来经过几次的磨课,也经过了自己个人的思考,特别是经过梁雪菊老师、鲍玉英老师、整个语文科组的建议和指导,终于把这几块硬骨头化解成了棉花糖,软软的甜在心里。
之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学生接受的不好。教学效果是检测教学设计的最好银针。特别是选择解释的词语和学习汉语拼音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