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我们在教学上赢得他教师尊重的有效途径,要学会正确面对,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才能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经验,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数学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数学篇1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表内除法(1)、图形移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余数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克与公斤、广角数学、总论。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利用统计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我能熟练运用2 ~ 6的乘法公式求商,让学生明白乘除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思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通过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对复杂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的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混合乘除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比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也为一位数时,用余数除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6、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数数的过程,知道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对象知道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体验估算、计数、思考、识别、说话、拿取、比较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数字感。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可以用符号和文字来描述。知道了“一万位”及其值,就可以说出一万以内所有数字的名称和相邻数字之间的升级率,掌握整十整千的加减运算。
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中感知1g、1kg的物体重量,了解1g、1kg、1kg=1000g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余数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分旋转和平移。
教学难点:克和公斤的理解和换算,一万以内数的理解。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适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数学篇2
一、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同学相处,也不张嘴读书,不做作业,好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使学生能专心听讲,不讲小话。四人小组平台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如果一堂课看不到有一段时间学生聚精会神地做练习,那么就可能对这堂课掌握“双基”的效果感到不安。教材中的练习题要安排在课内做的,但一般不要采取集体作业的方式,要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使教师能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
三、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