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得到改善,一定要认真写教学反思,要想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课堂反思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课堂反思教学反思篇1
我这节课采用 “团队合作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可能很多人看了很不理解,老师怎么讲那么少?大部分时间都给学生,他们懂吗?可能你还不了解我们的课堂模式,我校创设和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全称是“团队合作,一主两翼,五度检测”模式,简称为“团队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
“团队合作”指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要以班级里普遍组建的“学生团队合作小组”为基层组织来进行,即学生的“个人学习”和小组的“群体学习”均以团队小组为活动单位,整个班级团队的展示、交流、研讨活动都以团队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一主两翼”,“一主”指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主体(因为人们公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改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也富含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培养等元素),这个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特指“团队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两翼”指与课堂上的团队合作学习相配套、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学工作重心下移”、“学生团队自主管理”两种制度。
我们重的是实效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我的课分五步走,合作预习,教学新课,合作运用,当堂作业,合作指导。对于合作预习,我们是课前完成的,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合作预习,不独立预习吗?其实我们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扫清课堂上的障碍,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能独立完成的,他需要别人的帮助。才有了合作预习,有人又提出他们能做到预习吗?其实习惯是养成的,一旦养成很难改掉的,有几位参赛选手告诉我:你们学校学生预习的很好,我说他们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合作运用方面:学生先独立做题,无法独立完成的学生,用团队合作形式帮助完成,即由小组长,副组长辅导解决,当然小组长,副组长是这一科比较好的学生,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锻炼了自己。他们是在解决不了,就把问题集中,由老师讲解。在当堂作业方面这种优势更为突出,学生不会带着问题去下节课,即学生先独立后合作完成;也就是组长副组长做完后互相批改,然后每个人在负责两名同学,指点批改,组长把存在的共性问题上报给老师,老师再做点拨。最后合作指导,一方面总结这堂课的内容,另外表扬一下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还有展示下一节要预习的内容。我总的感觉课堂要改革,我们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是要教给学生怎么学,化被动为主动。中国的要改革,首先就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那种满堂灌,只能是学生更懒惰,更被动。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大胆的尝试?我们知道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要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所以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希望以后会做的更好。
我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对几个方面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我会努力的去改进,总的来说我们只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建模课,去理解它,我们学校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寻求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方法,让他们每一人都愿意都主动去学。这才是我们的最初的设想。我们也一直会做下去。
初中课堂反思教学反思篇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向纵深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弊端日渐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从整体看来,教师的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方法落后,以教代学、以讲代学,以细代精,以灌代导。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主动性差,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学习盲目性大,缺少计划总结和反思。数学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和指导,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自己教学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课前做好预习与检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就要做好预习与检查,使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预习就是教师根据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学习目标、预习指导、预习检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预习指导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习新知识。预习指导要明确预习时间,即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进行预习,也就是说要限定预习时间。预习检测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练习让自己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找到自己预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学生已经学过了二次根式的乘除、加减运算,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比较感兴趣,但是不太理解;对学过的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比较熟悉,但是不感兴趣。因此在编写自学提纲时我就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计自学提纲,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自愿、愉快地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乘法公式在运算中的应用。
二、教学中加强交流与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展示与交流,包括一对一交流指导、组内交流或指导、组间交流指导。这样不仅解决学生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和错等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交流与合作;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点拨与提升具有针对性。
在交流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交流、学生没有充分思考不交流、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思维障碍不交流、组内能解决的不进行组间交流。在展示中坚持做到:展示的参与度要大,要合理将教室内的黑板分割,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板演;要充分暴露学生预习中的错误问题、共性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掩饰矛盾;展示后的结果要及时点评、及时表扬。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我先利用组长检查汇总学生的错误之处,上课时让做错的学生进行板演,在板演中暴漏出学生的错误之处,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更正,在错误的学生理解之后出示类似问题进行板演,不会的学生再次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就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
三、适时进行精读点拨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预习检查、学生交流展示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找出错因、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想、做、说,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上升为经验或方法,指导运用。这一环节既是面向问题,又是讨论问题;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指点方法;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提高;既要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又要通过分层训练,使中等以上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使更多的学生能理解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时对需要点拨的问题进行预设,把握相关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对交流展示时生成的新问题及时分析归类,引导学生解决。在点拨讲解中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核心问题必讲、解题思路数学方法必讲、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必讲;"三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能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一是计算时思路不清晰,二是对乘法公式的理解不透彻。我在点拨就重点强调解题的思路和如何对乘法公式的理解上,这样就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四、做到及时的巩固检测
每节课利用10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检测,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