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孩教学反思6篇

时间:2023-01-05 作者:Trick 教学文档

优秀的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的,一份实用的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凡卡孩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凡卡孩教学反思6篇

凡卡孩教学反思篇1

?凡卡》课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一、巧妙而别有用心的导语

“孩子们今年你们几岁了?算算有几天就要毕业了,回首童年你能用哪一个词来形容?”大部分孩子都说是幸福的、快乐的……简短的几句话却为学生很好体会主人公凡卡的痛苦童年打好底色。我让孩子讲述童年故事来抓住孩子的心,创设童年情境说感受引导学习凡卡的童年,形成鲜明的对比,注重情感体验。这个精彩的导语在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亲切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探究中。

二、长文短教,让学生走进文本

?凡卡》结构复杂,如果面面俱到的处理一节课很难处理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巧妙的以“从哪里语句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为主线展开教学,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的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第8自然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体会什么样的打叫毒打?怎样被捉弄?吃的什么?穿的又是什么?然后层层深入指导:在这样的毒打下,你看到了怎样的凡卡?凝固的文本活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主人公仿佛血肉交融,化为一体。她把读书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凡卡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

三、指导朗读,引起思想共鸣。

语文教学主要借助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指导读的方式多样,富有变化。

如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老师问“这一段哪一个字揪着你的心?”引导学生抓住“毒”字,联系下文在书上画出毒打的词语?

接着教师出示句子“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孩子们怎样的打是毒打?”引导学生抓住“揪”、“拖”、“戳”等词进行解读的同时展开想象。当学生说到老板娘拿鱼嘴直戳凡卡的脸,师再次点拨:同学们,摸摸自己的脸,说说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当学生逐渐明确凡卡的信不会寄到爷爷手中,而爷爷即使收到也不会来接他时,我引导学生轻读——“我们怎么忍心惊扰她的美梦,让我们轻一点,让可怜的孩子的梦做得更长一些吧!”学生在轻轻地读,悲伤却是沉甸甸的。

四、在教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做到以学定教:

课堂上在突破难点,凡卡在乡下的乐更反衬出凡卡的苦,此时我的引导不不到位。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读出爷爷和凡卡在乡下的苦。所以课堂上有学生认为爷爷会来接凡卡,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主要是我备课不充分所致,课堂反应不机智。

2、学生缺少自我探究的机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体现得不够明显,教学设计中学生自我探究时老师的引导不够,学生的通篇思考驾御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磨练自己,深入备课,讲课时灵活处理教案,以学定教,心中有数,使得自己尽快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3、情感不突出:

虽然作者抓住了课文重点(第八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体会也不是架空的。确确实实学到了语文知识(用词的准确及表达方法)。

凡卡孩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

1.按照凡卡写信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4.看图想象凡卡的悲惨遭遇,写片断:《我与凡卡比童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学生进行爱社会主义祖国的。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解决办法:采取感情朗读课文,分层理解,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折的方来突出重点。

2.凡卡的悲惨遭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信中凡卡的回忆这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分清这三部分内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通过预习,熟读课文,让学生分清这三部分内容。

3.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实际,与凡卡比童年,写片断是本文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再结合课件说说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采用对比法或夹叙夹议的手法写片断。标题:我与凡卡比童年。写信交流。通过鲜明对比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之苦,自己童年之幸福,不合理的社会之黑暗、丑陋,社会主义祖国之光明美好。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之情。

三、学生活动设计

1.预习生字,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勾划重点词、句,联系课文解释。

2.学生自悟、分组讨论,交流,文中哪些句段的描写最突出凡卡的悲惨遭遇。

3.观察文中插图,发挥想像,写片断。

4.质疑问难。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二)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正音:

(2)字形笔顺指导:撇、匠、糖。

(3)解词:

打搅:打扰搅乱。

暖炕:北方人用砖或土坯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别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4)读出你最受感动的段落。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学生质疑。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凡卡》是以人名命题,主要人物是凡卡。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小说《凡卡》的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河夫(1860—1904年),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学徒。

契诃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整个社会处在一个动荡、崩溃的时期。契诃夫的作品无情地揭露沙皇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体会到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当时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凡卡是个孤儿,九岁去当学徒,学徒生活非常痛苦。当时社会非常不合理)

你还懂得了什么?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提示:课文按写信的顺序写的,可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分为三段。用“‖”标出。

(1)学生默读,讨论分段。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段(1~2)讲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3~5)具体写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联想。

第三段(16~21)写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梦。

5.扩展:给各级编小标题。

6.作业:①熟读课文。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师点拨,突出重点。

(二)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讲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叙述表达凡卡的

...
《凡卡孩教学反思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