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才会写出有意义的教学反思,只有认真反思,我们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教学反思的写作,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理解吧,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小鸟的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小鸟的教学反思篇1
今天上完这堂课,想法特别多,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些反思。《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总的来说几个目标都达到了,课堂效果也不错。本次教学主要侧重课堂的有效性。
一、 填充空白,深层体现课堂有效性。
“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这是我对这课简单的课文的重新认识,独立处理教材,填充课文,把课文变得十分有内容。
1、文章很长,为了在课堂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前我便在黑板上画上榆树上在鸟窝里的小鸟,绕在树根的牵牛花。这样给学生一个新鲜,也让他们的脑袋里有一定的事情的场景。
2、我寻找出他们还没学过的生字,组成词语出现在黑板上。还选择了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这样先系统学习生字词,消灭拦路虎,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十分有益。看来上选读课文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去挖掘他内在的信息。
3、三处想像的设计,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先让学生想像“小鸟平时会和朋友们玩什么游戏呢?”感受小鸟没有生病之前,与伙伴们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下文能更好地体验小鸟的孤独和伙伴之间深切的友谊做好了铺垫。再想像“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最后想像“如果你是小鸟的朋友,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安慰小鸟呢?”让学生进入故事的角色,开始用心感受。这三处奇妙的想像,学生回答的比较简单,而且还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能够把简单的文字感情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中。这样从心处去感受的课堂,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效果不错。
画小鸟的教学反思篇2
?放小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引人入胜,想象丰富,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并能初步养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的好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增进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主动的想要探求知识的渴望,想读,想说的欲望更强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以读为基础,加深体验。
由于学习的对象还是低年级,课文内容对于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根据他们这一心里,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作者,去体会“我”的心情。比如说课文中第一小节,小作者看到小鸟不吃不喝,无计可施,非常着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表达小作者的着急。课文的第一小节,描写小鸟的外貌的句子也很优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小鸟的美丽,并在脑海中勾勒出小鸟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使得学习更为顺畅。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及能力的培养。
每个个体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
多角度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有自己的体验空间。比如课文的第二小节是鸟妈妈和小鸟相见后的一些场景。通过播放鸟鸣,想象一下,鸟妈妈和自己的宝宝终于见面了,它们之间会说点什么,情景再现,同桌之间说一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让课文的内容得到升华,为后面的“我”放小鸟的做好铺垫。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小鸟被放走了,会跟“我”说点什么,再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课文的主题得到深入,鸟类与人类是好朋友,引导学生认识保护鸟类的意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需要学习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第二小节小鸟与鸟妈妈见面后的情景,它们之间的交流没有处理好,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情境再现,让课堂气氛跟活跃些,学生的理解跟深入些。最后的环节,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已经比较到位,我还让他们再回答,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了。
总的来说,我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教学《放小鸟》这一课,虽然做的还不是很好,但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争取以后做的更好。
画小鸟的教学反思篇3
教学《放小鸟》一课第二自然段,细读到笼中小鸟朝着窗外叫唤,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这一情景时,我请小朋友看着插图试做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告诉大家这两只小鸟在叫唤什么。学生的想象竟是如此丰富——
“窗外的小鸟说:‘朋友,你怎么被关进了笼子里?怎么不小心一点呢?’”
“窗外的小鸟想:这孩子是谁家的呀?真可怜,这么小就没了自由。”
“窗外的鸟是笼中小鸟的妈妈,她说:‘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
“小鸟在喊:‘妈妈——快救救我!’”
“鸟妈妈看见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着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他可是我的亲骨肉啊!’”
……
学习至第四自然段“小朋友放飞了小鸟,让它飞回蓝天”,此时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思维格外活跃,话语也 同样精彩纷呈——
“小鸟飞到妈妈身边,高兴地笑了。”
“小鸟对小朋友说:‘谢谢你,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鸟妈妈眼含热泪说:‘谢谢你,多亏你这好心的孩子。我家孩子本来是你姑妈从市场买来当礼物送给你的,现在你连礼物都不要了,让我家孩子重新获得了自由,我们一定会记得你的!’”
“小朋友心里乐滋滋的!”
……
这种无所顾忌的各抒己见的场面,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对文本的理解,将问题解释和想象得多么贴切、自然、合情合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理应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首先必须解开学生“金口难开”的心理情结。为此,师生之间要树立平等意识。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放松的表情、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往,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多角度的理解,甚至是有偏颇的,都应怀着宽容与鼓励去对待。学生看到老师态度和蔼、语气平和,那样容易接触,自然也就乐于接近,乐于交流。
其次,注重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有容量、有空间的学习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体验”的教育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情。而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充课文的结尾,想象课文的“空白”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有效途径。
第三,丰富的生活无疑是学生言语的活水源泉,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言语实践中去。学生实践活动的面宽了,生活内容丰富了,又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很容易在课堂上做到“畅所欲言”。
画小鸟的教学反思篇4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师扮演大树,找几个较为活跃的孩子做小鸟,来表演这首诗歌。然后请男孩子做大树,女孩子做小鸟表演,最后男女小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