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3-01-07 作者:Cold-blooded 教学文档

只有认真对待教学反思的书写,教师们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要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仔细思考,这样的反思才有价值,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8篇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篇1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正迁移。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葛文娟老师设计了下面的两道习题:

(1)做一朵绸花要30厘米绸带,小丽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

(2)做一朵绸花要0.3米绸带,小红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

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我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加强算法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3的算法时,小葛老师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葛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篇2

我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篇3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我感触颇多: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 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 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 ×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

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篇4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让学生明确,要求3/10×5,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35/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7/10×5,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那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总之,本节课我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篇5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

...
《分数除整数教学反思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