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的窝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3-01-07 作者:Cold-blooded 教学文档

写好教学反思往往会比别人进步更快,只有认真对待教学反思的书写,教师们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猫的窝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小猫的窝教学反思5篇

小猫的窝教学反思篇1

?小猫钓鱼》这节课是0的认识与书写。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 一样,也是一个数;会正解书写0;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课上,我让小朋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兴致勃勃,故事编得很精彩,故事最后还能很风趣地说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他真失望呀。我顺势一问:一条鱼没钓着,表示什么意思?生:什么也没有。师:那用哪个数表示呢?(我有意把数说重一点,突出0也是一个数)就这样引出了课题。于是我板书,用田字格书写0并说:表示一个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生齐答0)再次强调0也是一个数。那是一个多大的数呢?

接着我引导:我们之前学过1,2,3,4,5,那0如果要把它与这些学过的数排在一起,应该排哪儿呢?生跃跃欲试,在学生回答后,我把0板书在1前面,学生一眼看出0比1,2,3,4,5都小。最后让学生练习书写0。

上完后,我发现课堂前半部分,学生对于一个也没有,还是习惯用什么也没有来表达,但后半部分就习惯用0来表示了。他们已经从已有的认识基础(一个也没有)向新知(数字0)转变了。0是一个比1小的数也深深印在孩子心里话,教学效果不错。

小猫的窝教学反思篇2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设悬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有学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0的认识自然引出。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开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认识0的含义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直尺上找到0的位置,然后再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体会0还可以表示开始。

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揭示完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在生活中0表示什么也没有的例子和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车牌、手机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4、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中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师评,学生互评,掌声,小奖品等多种形式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猫的窝教学反思篇3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写了: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爸爸就通过登广告向别人征要,于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的小猫,家里乱成一团,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给别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了下来。“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喜欢的小猫。”

本文是略读课文,学习本课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默读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且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这个环节不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选择,还要求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按照教案设计,应该是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课文内容,然后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的,我突发奇想:让学生通过表演重现故事情节,不是更好吗?安排好几个重要角色后,其他的学生就扮演小猫。孩子们非常兴奋。扮演小猫的同学不停地喵喵地叫着往教室外走。

表演开始了,“卡罗尔”通过与“爸爸、奶奶”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有一只小猫的心情。广告登出去后,第一个送小猫的男孩儿出场了,这时意外发生了:随着男孩进门的,还有一大群“小猫”,这群“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爬在地上的,钻进桌底的,趴在窗台的。什么表情都有,笑着,叫着,咧着嘴做鬼脸的都有。表演实在没收办法进行了,这时下课铃声也响了,我只好示意让学生停了下来,作了一下总结:

“大家想啊,由我们同学扮演的小猫还这么淘气,在教室吵得象一锅粥,卡罗尔家那么多的小猫,不知道吵成啥样罗。”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课后,我静静地思考着,语文课上的最后环节应该说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什么却失败了呢?

一、打了无准备之仗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来在教案里没有,是我临时调整补充进去的,在表演之前没有做什么周详的考虑,教师本身也没有做到心中有底,面学生本身也是很随意的,加上天性活泼,只顾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没有考虑到配合其他同学,以至乱成一团。

二、临时应变能力不强

在众多的“小猫”涌进教室里,作为“导演”的教师没有能及时阻止,让众“小猫”一涌而入,也没想到那么多的“小猫”不是同时到达的,不能及时调整表演的步骤,导致课堂上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课堂调控能力不够

在安排角色时,有的角色学生抢着扮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愿意扮演,我没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仅凭学生的兴趣而为之,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角色都凑在一块,使课堂近乎失控,而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则无人理睬。

俗话说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我想,以后再要表演课本剧,一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形了。

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

...
《小猫的窝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