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对它做好教学反思,完成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全阅读的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全阅读的教学反思篇1
昨天下午上了一节阅读与学科整合的校内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曾经得过安徒生大奖的著名插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这本绘本书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也是被列为一年级必读书目。在之前我是不了解安东尼布朗的,自从在黄山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威利的奇遇》后,我对这位插画家就产生了兴趣。他的作品很多,而且风靡全世界。经典的作品总是需要我们多读几遍,要不断回味。
本节课我?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读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练习说话。第二部分是回味整本书,发现图片中隐藏的秘密,并找到文字的句式特点。第三部分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并画下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第四部分是感情升华,体会爸爸的爱。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阅读整合课,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是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准备?从哪里着手?整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最后一周快要到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连课题都定不下来。天无绝人之路,黄山之行让我拨开云雾看到了曙光。很多名师也有选择阅读课,我认为阅读和语文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为谁服务,硬要割裂开也是无意义的。从他们的课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再来说说我这节课,经过今天下午的研讨,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帮助很大。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失误,凡是带“像”这个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是不对的,应该引导孩子对比明确,如“她长得像她的妈妈一样”这就不是比喻句,不可以把人比作人,可以比作其他的事物。另外在感情的升华上我引导的不好,最后的主题“爱”是由我的嘴讲出来的,而不是学生有感而发,其实在磨课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但我的功力还不够吧,没渲染出来。所以在昨天的课上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总结式点题,程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先聊聊自己的爸爸,这样感情基础就有了,后面再引导就容易些了。继续加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全阅读的教学反思篇2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相机引导相结合。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我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和培养。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随着学习进一步深入,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如: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赐”,学生可以自己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但还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一般来说不外乎:主人公达尔文的概况,“报春花”的资料,课文中含意深刻难以理解的语句,关于“虹吸现象”的科学常识、原理,还有就是因课文而生成的新的兴趣点,引发的新问题:爸爸说“花长成什么颜色,那是大自然赐给的,不能按照人的意愿生长。”可小达尔文却真的做到了。那爸爸的话是对还是错?等。其中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后延伸拓展去解决,而有些问题则是课文学习的抓手、重要突破口,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思考,层层深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了语文学习,同时又一次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穿插多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这堂课的阅读教学,我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1、了解课文大意时,用一句话说说。这也是一次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2、听记文中的一句句子,这是一次巩固字词、训练听记相结合的练习。
3、请学生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达尔文改变报春花颜色的过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找到有关内容。学生有了读的要求,读得专心,又积极思考,给于一定的句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能培养学语言转述的能力。
4、通过读文,想象说话:爸爸看着这束红色的报春花,欣喜地想:这孩子从小就,将来一定会。加深了对“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含义的理解。
全阅读的教学反思篇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五年级阅读教学反思。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教学反思《五年级阅读教学反思》。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全阅读的教学反思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跟文本“对话”,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