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成绩得到提升,一定要认真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青蛙看海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青蛙看海教学反思篇1
?青蛙看海》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我在教学此课后,颇有感悟。
1、在情境中教学,趣味贯穿始终;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童话天地的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机联系。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丰富、画面生动的童话天地,然后由大家熟悉的智慧老人发出邀请:欢迎进入童话天地,紧接着,童话天地之门打开,课题青蛙看海跃然画面。短短二三十秒的时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迅速激活了学习热情。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童话天地重现,向大家展示其丰富的内涵,既首尾呼应,又将趣味贯穿始终,使整个教学融入一个完整、和谐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的学习的乐趣,唤起了学习的欲望,乐于学习。
创设情境,也有助于人与文相融。根据低年级学生乐于表演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和松鼠登山的辛苦、感受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佩上标志,师扮演松鼠,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青蛙一级一级往山顶跳。在表演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中。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登山看海的小青蛙,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小青蛙登山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人与文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升华。
2、落实基本功训练,凸显语文本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抓住第一范文的本质,落实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此外,词句训练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展开。如在教学苍鹰指路时,联系苍鹰的话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进行只要……就……的句式训练;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的意思……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将理解语言、积极语言、感悟语言融为一体,知、能、情的培养在相应结合中进行。
3、教学手段灵活,重视点拨学法;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类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师领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结构有张有弛。其中多媒体起到了明显的优化课堂的作用。《青蛙看海》是看图学文,加之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因此,课文插图、重点语言训练都借助多体展示。尤其在教学松鼠帮助青蛙登山看海时,设计了课文录音配上动画。多媒体声、情、画并茂的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听听、看看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感性认识,再读读课文,就不难想象松鼠帮助青蛙的情景,体会出青蛙由失望到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变化。教学采用了图文式板书,课题、高山和大海的简笔画,三张动物图片构成了美观新颖的板书,它和教学环环相扣,最大发挥了板书的功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老鹰、青蛙、松鼠图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片的移动,形象展示了教材内容,并且起到了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定向注意和定向思考的作用。随着讲解,老师廖廖几笔勾勒的高山、大海,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一经图示,则一目了然。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文,还发挥了激发情感、入情入景、指导朗读的功效。
教学中还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如朗读指导。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谢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引导学生要读好苍鹰的话,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只苍鹰来读。指路要读出指路的语气;而苍鹰有强有力的翅膀,飞上高山很容易,所以它的话还要读得轻松。这样层层点拨,学生慢慢就读出味来了。同样,要读好松鼠和青蛙的话,也要把自己当作松鼠和青蛙,体会不同的心情,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指导朗读就这样……一段时,我就告诉学生要一边想象一边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4、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课堂得到延伸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时,课文只提到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在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受伤了,咬交牙坚持住;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品读完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想夸夸青蛙,有的说:青蛙不怕困难、青蛙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有的学生的回答令人拍手叫好:是苍鹰和松鼠帮助了青蛙,还有自己的毅力帮助了青蛙,我要学青蛙不满足于湖边想看大海,我也不满足于学一点知识,而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样的答案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丰富、更贴切。由于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超越了教材,陶冶了情感。
最后,借助童话天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像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让我们受到启发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小朋友们利用课外时间去尽情地阅读!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堂得以延伸。
8青蛙看海教学反思篇2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设想上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只是在阅读感悟中提示一种写法 “以小见大”。
比如,文中通过“绕树筑路”这样一件小事,赞扬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这种写法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本人在引导学生随文习作中贯穿了这一写法的运用。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里我扔掉课本,把学生引出室外,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插柏杨,1938年是一位姓卢的老师栽的,至今几十年了,听说几次校园建设都保留了这棵老树,第一这棵老树在校园里是另一道风景线,另外也是对逝去的卢老的怀念。每当老师们来到树下,总会谈起当年的好多事。学生下课了,树下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棵柏杨要两个89岁的孩子合手那么粗,伸出四层教学楼顶好几米,抬头望不见顶端,像伸进了云层。树的表皮已有几公分的裂缝,裂缝里填满了青苔,杂草,当然也因为树,常让孩子们追几片落叶,怕扣班级的考核分,尤其是秋天……
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平常所见人物动作,去表现人物品质。其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小的片断,来反映一个大的中心。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