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教学反思,很多人都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好,通过写教学反思,很多人都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统计数学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统计数学教学反思篇1
这周第一次让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学生手把手的画统计图。
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这册教学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2、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里所包含的信息。
学生问题:
1、学生对于一小格代表几个单位还是能准确把握的,有时代表2个单位,有时可以代表5个单位,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代表100甚至1000个单位。孩子们把握的比我前期预测的要好。
2、当让学生说你知道哪些信息时,大部分孩子就会说,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对于一些本质的东西分析的不够。如:学案第65页有一题是从的降水量的数据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有什么建议?很多孩子只是看到了本质,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的想到了环境对于降水量的影响,甚至有的孩子能看到从1985年到1995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到了20xx年有所上升,从而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保护环境,所以降水量有所上升。在课堂上,我根据最近西安市最近连续五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居于全国120个城市的最后这一现状,一起和孩子们又探索了保护环境的问题,孩子们兴趣很大,知识面也很广,很感兴趣。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好的例子。
统计数学教学反思篇2
两周前就把第六单元上完了,因为一直都在忙课题结题的事,所以直到今天才有空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做个简单的教学回顾和反思。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均数意义,会求平均数;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通过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特征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数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加深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体验。
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如在“猜一猜”中,安排了“转盘”和“抛图钉”两试验活动。设计这些试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主动修自己的错误经验。
统计数学教学反思篇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分析
1、同学们,因为喜欢运动,你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那么你们最喜欢什么运动呢?昨天我请大家对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下面请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很好的表示出这些数据吗?
2、教师利用word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统计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出喜欢每一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这些百分比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3、揭题 扇形统计图
4、教师利用word直接由条形统计图生成扇形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我们自己该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小组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 圆 确定圆心角
5、其实和在扇形统计图家族中还有其他兄弟,比如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绘制成圆柱形状的,word生成。
三、 处理数据,提出问题
观察扇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吗?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的课余活动提出合理的建议吗?
四、延伸拓展,巩固练习
1、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统计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每天喝250克的牛奶,身体可以补充的各种营养成分各是多少?
(3)如果一袋牛奶中含乳糖12.5克,那么所含水分是多少克?
2、我国人口最多的5个省的人口数量各自占全国的百分比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在这幅图中,你能看出我国哪个省份人口数量最少吗?为什么?
3、有关c盘和e盘已用和可用容量的比较
(1)判断
(2)如果告诉你e盘的总容量是20g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各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特点,下面几组材料分别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调查了解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描述数据与分析数据,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也是快乐的生活。
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再创造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判断,拓展知识的运用空间,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让知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人都得到发展。
在这节课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课前准备、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在语言逻辑叙述上个别同学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有意识训练。
统计数学教学反思篇4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
1、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线来分的?
3、各部分与整个圆是什么关系?
4、扇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计算扇形表示的人数和表示公顷数时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