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顾活动中的不足与收获,我们应该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通过写一份教学反思,老师一定都能从中吸取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蜗牛1的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蜗牛1的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写出每位教师的发言)
邓: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对于四季的特点认识效果很好,再复述故事情节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找出相对应的季节特点而表述出来。
李:本次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四季的认识,大多数幼儿也能说出四季有哪些不同的植物。
陈:在这次语言活动《小蜗牛》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兴趣,每个幼儿对于复述故事情节都能说的很明白,在认识四季植物的环节中,有的幼儿能一下子说出许多种不同的植物名称,有的不仅能说出植物名称还能简单说明植物的作用。
活动组织过程:(反思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提出改进策略)
邓:在第一环节中,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性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请部分幼儿复述故事情节时,有的幼儿表现得兴奋,所以我对他们说:待会比赛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但是如果不认真听其他小朋友讲的话,那就没有比赛资格了。
李:在认识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时,幼儿在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分辨的很清楚,在说到夏天时,幼儿只知道是很热,有荷花。教师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给幼儿介绍四季,便于对四季有更好地认识。
陈:在听故事环节中,幼儿从蜗牛妈妈讲的话中,能辨别出是什么季节,班上的昊昊能一口气说出每个季节不同的植物有哪些,而且也能说植物的作用。但是有的孩子容易在秋天和冬天“树叶飘落是什么季节?”这个问题起了小争执,于是,我播放了介绍四季特点的视频给他们看,便于他们比较和认识。
蜗牛1的教学反思篇2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童话的氛围。课前准备了蜜蜂、蜗牛、蝴蝶、蜻蜓的贴图。利用这些贴图使文章中各个形象得到了体现。课文中首先出现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利用贴图让孩子们将小动物的位置摆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形象直观。
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蜗牛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思想。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学生理解课文时会把文章更好地读出来,而读课文也是一种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的很好的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让学生读的很多,但是读的层次和提高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下一个学生下一次读应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读完之后要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从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生学习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1的教学反思篇3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
蜗牛1的教学反思篇4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习;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蜗牛1的教学反思篇5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