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01-13 作者:Brave 教学文档

只有写好教学反思,往后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不管是谁在教学结束后,都要认真写一写教学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美术教学反思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优质8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1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有什么发现,课后得到了教研员老师的指点,收获也颇多。非常谢谢各位老师诚恳的提出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常规的一节课,但是我想尽量在这堂课里带动学生的情绪来产生共鸣,我觉得老师的投入就像一面镜子,很快就折射到学生的身上,孩子们也很快跟上我的情感节奏。难怪很多老师都说“教师要感染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情感,才有感人的魅力。”

“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情绪之一,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在情感方面似乎有点麻木,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我想把“快乐”贯穿在整堂课,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学前班的小朋友,他们正是快乐的年龄,美术课的学习也应该是轻松快乐的,而且美术学科是比较具有包容性的,可以把各种艺术的表现元素融合到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天性和童真。于是,我就增加了手指操表演的环节,表演在课堂上的运用并不少见,它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能起到很好的调动气氛的作用,不仅小朋友喜欢参与,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我还把“环保”贯穿在课堂,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养成环保意识,为了强化效果,给他们看了一些负面的图片,与前面“快乐的小鸟”形成对比,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有些小鸟是不快乐的,是人类的不良行为给他们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环保”是讲了,但似乎讲过头了,有点喧宾夺主,没有牢牢围绕美术知识技能进行教学。

整堂课从课堂导入,到趣味表演、欣赏和探索、学习与尝试、环保、合作与表现、展示与评价,各个环节衔接虽然还算紧凑,在学具准备上也比较充分,但我应注重在整个过程中应先知识------生活实际------实际中解决问题。但我忽视了最后一个环节,特别是评价部分。首先,忽视了对学生的调控,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不懂得耐心倾听和尊重同学;其次,学生们虽然很积极地想去评价,但老师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去评价,他们的评价空洞乏味,没说到位。很多听课老师在评课时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方法。我觉得确实是不能忽视评价的环节,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去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之后再把作品讲给同桌的小朋友或老师听一听,在评价时,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一些形容的词语,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既降低难度又丰富了学生的评价内容;在评价作品时要培养学生使用美术性词汇的习惯。本节课最重要的是三位教师要围绕一个,大家没能融合到一起。

通过这次活动给了我锻炼的机会,真的很高兴也很有收获,特别是老师们诚恳的意见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非常感谢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3课 折纸动物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在观察分析这_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

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四、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3

艺术有不同于科学与思想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简而言之,艺术是实施素质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呢?在我多年的美术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

...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优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