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好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的进阶之路,教学反思中,一定要对个人的不足做好深入阐述,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除法一的教学反思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除法一的教学反思篇1
笔算除法学了近一周了,现在学习的内容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十位没有剩余,十位有剩余和个位合一起继续除;还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最简单的一种既用百位、十位、个位分别除,第二种是百位不够除,和十位合一起除以一位数;还学习了除法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两种。还没学习除法前,我就预料到除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起来发现真是难,很多学生迷糊的一塌糊涂,不会正确写竖式,或是不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反思除法的教学,我认为对学生来说难懂的地方是竖式的过程过于繁琐。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除法竖式,这些竖式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太繁琐,太复杂,有的学生一开始写得还挺正确,自己心里也很明白,但是写着写着就迷糊了,不知道哪一位该写下来,哪一位该落下来,有的学生试商时不知道该试几合适,总之,学会的学生非常明白清楚,学不会的学生迷糊的一塌糊涂。经过我这一周的训练,学生的竖式格式渐渐规范正确了。
学习除法这段时间我认为我做得最好的环节就是利用小棒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我在网上找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动态分小棒的课件,让学生直观理解42÷2和52÷2的竖式计算过程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这对学生帮助特别大。
下一步还要学习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和除法估算,希望学生对于除法越学越熟练。
除法一的教学反思篇2
分数与除法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中的内容,是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平均分和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加深和扩展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解决简单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在此基础上,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得出结论:一张饼的1/3是1/3张饼。为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了一个思路引领。
其次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这里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张饼?怎样列式?结果每人分到几张饼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分法和结果。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交流中,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分饼的方法展开交流,引发学生不断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中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在教学新课时,学生说的很好,我应该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4,3张饼的1/4就是3/4张饼,即3张饼的1/4展开后就是一张饼的3/4。而我在课前的预设中是有这个环节的,结果在教学中,把这个环节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应尽量把数学课上的更扎实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除法一的教学反思篇3
4月22日上午,是我校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分数与除法》的公开课。课后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广西师大熊宜勤教授的点评,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赶到拱极小学去听黄智云老师的课,匆忙之中熊教授给我提出了两点宝贵意见: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花的时间还不够.2.练习的设计量过多,没有很好的为本节课服务。听了她的建议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是啊,都十几年的教龄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备课时,我只考虑到家长们要来听课,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活?煞费苦心的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饼的情境,虽然这样能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比较强,学生也很喜欢,但是却没有把例2中的重难点抓住。我的本意原是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出3除以4的商,以明确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明白一块饼的就等于3块饼的。可是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突出单位“1”,再加上没有使用展台操作,学生的理解就是没有那么到位。接着,我在教学例2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总结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只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很多学生印象还不够深刻就进入了练习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卡壳现象。
回想自己的这一节课,真的是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带着熊教授给我提出的问题,第二天,我聆听了苏文俊老师上的这节课。课一开始,她就复习了上节课中我们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内容,接着创设了分饼情境,(1)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3)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6÷21÷21÷3从数据上看,看得出都是苏老师精心设计的。从商是整数到商可以用小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到除不尽需要用分数表示的思路,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复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的同时,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另外,对于例题2的教学她也把握得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2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这个估算对于学生用分数表示结果的思考有很重要的帮助。在这节课中,苏老师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她凭借教材内容,不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们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推理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到后面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水到蕖成。
对于例题后面进行的对应训练,苏老师能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这组习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建构了知识的框架,实现了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回想熊教授的话,再对比苏老师的课堂,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时必需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太多,因为练习量多的弊端会让学生厌烦,我们要注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练习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知识,还要继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巩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特别是零距离的指导,感受非常深刻,收获也特别多。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教学(此文来自)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除法一的教学反思篇4
对于刚开始教学工作的我,每上一堂课都是一次学习机会,上完《有理数减法法则》后,我深感自己在教学技能上需要加倍努力去提高,这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