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教师的自我指导能力,可以将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0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0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收集矿泉水瓶子的情况
第一周 180个
第二周 340个
第三周 192个
第四周 219个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怎样列式?
板书:192+219=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师要肯定每一种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个月能收集这么多矿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讨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583+417= 719+179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4、开放题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每月的家庭开支情况。节余情况。
100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100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篇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100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篇4
我校三年级是从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讲起的。这个单元的总情境是去“世博会”参观,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对于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出示了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例1是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本节课我创设了以下两个空间:
空间一:口算接龙。在这里我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算式进行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思: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第算出结果。对于涉及到进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