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3-01-18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都应该会写的文本,每上完一节课,要学会对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5篇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篇1

一、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二是发酵技术。一开始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容量大,把二者都制定在了目标里,可是预估了时间后发现40分钟内完不成,于是又把发酵技术相关内容给删去,才能刚好用一节课完成目标。

重难点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的。学生在学完新知后,会将相似的知识点混淆,所以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复习课的难点确定为“1、病毒、细菌、真菌繁殖方式与休眠体的区别和识记。2、从名称上大致判断出某菌是细菌还是真菌。(如苏云金杆菌、甲烷菌、根瘤菌、毛霉菌等。)”

二、教学活动的安排

为了活跃复习课的气氛,一开始我引入了竞争机制,将全班分为红队蓝队两组,红队答题时蓝队注意听漏洞,若红队答对了得5分,若有遗漏,蓝队补充了则蓝队翻倍得10分,两对轮流进行。

在三班和四班磨课时发现,这样的竞争确实能让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把注意力过多放在得分上,该不该给分、给多少分、该哪对答题等等,这些环节耗费了一些师生的精力和时间,使得知识点的线索串联得不是很顺畅,所以我权衡利弊后,在七班上课时决定不用这样的竞争机制,只在最后完成“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时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其它环节只需同桌互动就可以。这样改进之后学习效果好了很多。

三、学案的整改

一开始出于让学生梳理比较的初心,我将比较的表格大框架设计好打印在学案上,学生需要自己调动所学完成表格内容。在磨课中发现,由于表格填空内容较多,学生一方面不知道某些空该往哪方面去写,另一方面不知道写多少,是详细写还是简单写,导致表格自学部分进度很慢。另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课本上找出各种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例子,比较多比较琐碎,学生翻书也耗费很多时间,所以这部分也效率不高。

发现问题后我对教案重新进行了整改,一方面把表格内容填空部分不再留大量空白,而是在表格里设计挖空,学生只需完成表格中的某些挖空词语即可,这样的改进既给学生的答题设定了方向,也减少了学生的书写量,省时高效。另一方面我自己把课本上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都梳理出来编上序号放在学案里,让学生根据分类将对应的序号填进表格即可,这样既省了学生翻书的时间,又省了书写名称的时间,一举两得。

四、结语

课不磨不成器,教学都讲究预设和生成,我在设计时觉得没问题的内容和环节,到了真正上课时就暴露出很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不足。这也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依然不足,仍需要多进行这样的设计和磨课、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篇2

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课中,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气孔是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书本中一些很专业的名词学生本来就难以明白,如果教师的讲述过于平淡直白,就更加索然无味。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件事,远比听到,看到一件事要深刻的多。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去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呢?于是我又想到了“动起来”这一招。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叶片的结构,了解了气孔的形态结构之后,我便让学生分组设计情景表演——“我是叶片上的小气孔”,学生们纷纷讨论开来,并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方式。他们用两个人手拉手围成了一个“ 气孔”,然后由一名解说员进行解说,一步步引导其他同学认识气孔的“内壁”和“外壁”,用小纸片或者另一个同学扮演二氧化碳和水份从“气孔”里通过,不仅表演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还讲述了气孔运动的原理。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上台展示。

在讲述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时,我又列举了很多学生所熟悉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例如用“夏天里沾水的手更凉快”来理解蒸腾作用能带走热量,使植物不至于被阳光灼伤;用“吸饮料”的例子来解释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等,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上述事例的引导,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教给学生将生活问题生物化,加大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这样让学生从生活到课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记忆起来更深刻。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篇3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篇4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

...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