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读书心得8篇

时间:2023-01-22 作者:Trick 学生文档

认真写心得体会,对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心得体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怎样的心得体会才最有价值呢,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第一》读书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8篇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篇1

读了《学生第一》这本书,我被一个个故事所吸引,书中介绍了一个个让学生展示和锤炼的舞台。是同学们真正的成为了学校的主人,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中,同学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即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能力。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读了《学生第一》这本书,看到这么多的图片,我发现对李校长的印象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这么多图片我竟然记不清李校长的样子,因为只有几张合影中有他,况且位置还在旁边;清晰的是李校长是一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集专家和官员为一体的当代的风云人物。做普通教师,他在班内搞改革和实验;做校长,他在全校推行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做高密市教委主任,提出“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推进大范围的改革;做潍坊市教委主任,把潍坊改革弄得轰轰烈烈,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在十一,他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办人民满意的。

所以当合影时,他在后排、在边角,因为他的心里装着老师、装着学生;当看到他和学生共进“校长午餐”时,彼此亲密无间的谈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第一,而这恰恰是另外一种“校长第一”,是付出与责任的第一,是管理智慧的第一。我被书中李校长的努力深深打动着,他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为师的标杆: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里想法。

“学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虽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尊严和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与需求,这时沟通的渠道便非常的重要。李校长很巧妙的寻找到了这样几条沟通渠道——师生共编教材、与学生共进午餐、让学生参与校务会等。多么直接有效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理念就在这几条沟通的渠道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再者李校长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让我非常的吃惊,他居然让学生在校园里办出版社、开公司,甚至接待世界各地的来宾,证明了孩子们自负盈亏的小商店可以办的红红火火,学生大使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学生身上的潜能远超于我们所能想到的水平,我们需要及时大胆的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舞台,尊重他们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来激发这些惊人的潜能。

读这本书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给孩子生命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们只能够小心呵护孩子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所谓好的,不是我们提供了多少好的东西给孩子,而是我们减少了多少损害,提供了多少保护。好的是在保护而不是在给予的层面存在着。在学校我们需要的只是创设条件,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时间,给孩子惊异感与好奇心以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们更多的时候要想到的是,我们的行为,是在损害儿童的天性,还是在帮助他们成长。永远学生第一。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篇2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这本书文风朴实,文字简约,内容丰富,思想灵动,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颇受教益。作者在自序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努力诠释着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通读《学生第一》,可以看到,作者所说的这个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正是人本主义的追求。

一、营造尊重他人的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人类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第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管理者尊重学生、尊重教师的许多例子。比如,邀请应届高中毕业生,与老师一起对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和编写;高二学生冯嘉荟利用李希贵校长听课课间,上交成立少年社会科学院的提案,得到学校领导重视,她和少年社会科学院的几位创始人,因此获得了首届校长奖学金“金钥匙”奖;在校内合影中,李希贵尽量不处在中间位置,他认为校长把自己放在边缘位置,就会使整个照片的位置全都成为好位置;《学生第一》的扉页印上了所有老师的名字,包括外籍教师,李希贵还附有这样的赠语——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同事们。正是有了对他人的尊重,李校长诚恳邀请学生共进午餐,倾听学生的声音;校务会每个月有一次会议研讨学生提案,并请学生在会上阐述主张;在开学典礼上,全体老师为现场所有同学颁发“护照”并签名,十一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新学期如一位天使走进了每一位师生的心空。正是有了对他人的尊重,李希贵坚信,在学校少年文学院、科学院等平台上,一定会锻造出一批了不起的国家栋梁。尊重,是一种理念,一种气度,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力量,应该成为管理者辛勤耕耘的第一追求。

二、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

任何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平台做支撑。教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群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作为系统的管理者,要有容人之胸,识人之眼,用人之胆,要善于搭建师生共同成长、自我实现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人才辈出、健康向上的和谐发展的格局。

从《学生第一》中可以看出,李希贵校长提出了很多创意,并积极变成生动的校园实践,让学生和教师得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比如,校园机会榜,把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些工作进行分类,学生能做的事情直接交给学生做;学生出版社,由学生负责文稿的征集、编辑、印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校园吉尼斯大擂台,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关注的“明星”;十一学生大使团,让学生向外宾介绍学校,介绍自己。以许许多多这样的活动为载体,提醒老师们:“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

在重视学生的同时,李希贵并没有忘记或忽视教师,因为不管一个校长有多么好的思想、理念、创意、策划,都需要教师去落实,去影响、引导、转化为学生的一言一行。于是,十一学校推出了名师大讲堂,让一些在专业领域或者某个感兴趣领域很有研究的老师在专设的课堂上激情演讲;评选“月度人物”,只要教师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做出令人感动的事情,代表学校主流价值观,就可以获评;专门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设置了“青年才俊”评选项目,成立家书院、教师互助中心,让有体育特长的非体育教师带体育课,等等。十一学校的尝试,渗透着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将学校建成师生幸福成长乐园的人本追求。成就需要靠成就来激发。没有比成就感更能振奋一个人的心志,更能为一个人的漫长旅程加油添力。作为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加油添力。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篇3

读《学生第一》我感受到了书中北京十一中孩子们的自信阳光,热情智慧,是什么让他们这么了不起?是什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学校的开学护照,校园机会榜,学生出版社,校园吉尼斯,学校里面开公司,校园泼水节等等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孩子是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的经验和经历;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和学习!我不由得想“美国有一位获得界最高荣誉的教师坦言,他并没有高人一等的教学经验,他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过后学生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坠落就是

...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