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观后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看完影片后的收获,我们在写观后感之前,一定要对看过的作品进行回顾,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亚洲文明之光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亚洲文明之光观后感篇1
观看《亚洲文明之光》第二集《传承创新》,在观看影片之余,我对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传承是源远流长的,创新是标新立异的。传承与创新看似对立,在我看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创新,传承就是一成不变的、固步自封的;如果没有传承,创新就是不切实际的、苍白无力的。
在春秋战国时,孔子核心思想是“仁”,而孟子的核心思想则变成了“仁政”,荀子继承了“孔孟”的衣钵,并提出了性恶伦的新主张。正因为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恶的主张,从而产生了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商鞅。最终,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历史的史实证明了传承和创新是并重的,先秦诸子都是在传承前人的思想,再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提出新主张、新思想,才产生了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他们的著作与思想历久弥新,为中国文明历史增添辉煌。再说到古诗词的发展,从最初的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再到后来的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也都是在不断的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再结合当朝当代的文学特色,不断发展至今,留下了无数的文学瑰宝。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与创新一路相随,传承保留精华,创新剔除糟粕。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迸发出强大动力,推动中国文明和科技进步。
从历史的史实让我知道了,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从新人菜鸟逐渐变成成熟老手,而这转变的过程,传承与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方向,不断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忘初心就如同传承,砥砺前行就如同创新。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传承前人的意志,朝着伟大目标前行,前进的路上可能会有坎坷、有荆棘,但即使再难,也要勇于创新,大刀阔斧开辟新道路。我相信,传承与创新将推动我国文明科技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亚洲文明之光观后感篇2
?亚洲文明之光》三集分别为《文明华章》《传承创新》《交流互鉴》,2019年5月12日播放的第一集是《文明华章》,在《文明华章》中我们看到了亚洲文明的起源,看到了两河流域的繁荣。该集主要讲述了古代亚洲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展现众多不为人知的亚洲文明创造,还原亚洲那些消失的文明盛景,诠释了亚洲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洲先民与种子的最初邂逅,是鸿蒙初开的曙光。小麦和大米是人类创造文明的元气。土与火的相遇,涅槃重生。陶器与瓷器的智造,是对劳动者永恒的赞歌。泰姬陵与婆罗浮屠、长城与吴哥窟,赋予亚洲文明巨大的创造力。多样的文化碰撞,打造了亚洲的价值。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此,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我们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当问题摆在全人类面前时,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回答时代之问,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在亚洲,我们并肩前行!朝夕不倦、上下求索,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亚洲文明之光观后感篇3
悠久历史的亚洲文明塑造了亚洲的秩序,不同文明相互依存,显示了亚洲文明延续发展到今天的清晰脉络。在亚洲,文明对话的广度和深度日见其增,文明必须对话、文明应该交流、文明可以讨论、文明也可以争论,但是文明不能对立,不同的文明之间不该发生冲突,已经形成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主席提出:“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今天,亚洲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场景、最庞大的就业者群体、最大范围的中产阶级社会,亚洲各国社会在发生急剧的转型。同时,亚洲还面临着在政治、经济以及安全领域种种复杂问题。对亚洲未来的发展和变化,现有的概念和理论已经不能解释。有人把国与国之间这些问题,简单粗暴地归结于文明的对立与冲突,这完全不符合亚洲的历史和文明传统,也与人类文明发展相背离。只有通过文明对话,从深厚的的亚洲文明、人类文明成果中寻找智慧、获得启迪,才能保障亚洲地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得以延续。
伟大的孟加拉国诗人泰戈尔在谈到面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态度时,曾经说过:“人类的产品,不管它们是从哪儿创造出来的,我们从中理解和享受到的一切,无论其内容是什么,立刻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了。当我能够欣赏别国的诗人和艺术家,就像本国的一样,我为我的人性而骄傲。”亚洲古老的历史和文明,能否继续滋养今天亚洲的现代政治文明、滋养亚洲的现代经济文明和工业文明,能否继续滋养亚洲今天的环境和生态文明……在于它是否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只能在与不同文明的沟通、交流和对话中去获得。
亚洲高山大川、交织纵横,大海扬波、浪涌潮奔;亚洲孕育文明、血脉交融,精骛八极、跨越时空。今日的亚洲开放创新,日新月异,活力澎湃,潜力无穷。今日的亚洲,也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走向繁荣时荆棘遍地、任重道远,亟需守望相助、携手前行。
亚洲文明之光观后感篇4
通过《亚洲文明之光》这档节目,让我对文明有了重新的定义,文明是我们社会发展中的所遗留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中华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明魅力,随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地不断发展,文明交流频繁发生,只有在交流中,才会取他国之精华,发展成为新时代、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文明,同时在交流中越来越出现盲区。
文明自信是国民自信的底气,国家富强文明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强大,还来自国民内心的强大,对传承千年的文明有着自信,我们汲取孔子儒家的“中庸”、韩非子法家的“严苛”、老子道家的“无为而治”等等,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碰撞中产生、发展、完善。不忘历史不单单是不忘记曾经的百年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