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的观后感8篇

时间:2023-06-24 作者:couple 学生文档

写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后一定会产生不少感悟,可以及时写份观后感来记录,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子传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传的观后感8篇

孔子传的观后感篇1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跟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跟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传的观后感篇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孔子传的观后感篇3

在看《孔子》之前,我猜想,导演也许会犯这样一个毛病——她为了显示自己的创作功力,毫不手软地把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人,她用力过猛,一把扯掉了供桌上孔子神圣的画像,换上一张彩色的普通相片。我想,孔子毕竟是个圣人,如果这样做,恐怕会伤害到我们中国人脆弱的神经。直到看完影片,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顾虑完全是自作多情。导演如果真的犯下我所说这个毛病,那就好了。在《孔子》中,孔子就是孔子,他依然是个气势磅礴的圣人。而且,导演还企图把他打造成一个超人,文武双全,料事如神。可惜导演的这种企图未能贯穿至影片末尾,从孔子周游列国开始,就半途而废了。我想说的是,正是缺少了那种敢作敢为的气魄,《孔子》才不那么好看,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我看过马丁西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还有梅尔吉普森的《受难》,他们所拍得耶稣,也是一个圣人,和孔子各有千秋,与之比肩毫不逊色。西科塞斯和吉普森的电影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有一股气贯穿始终,这股气保证了影片自觉地带着一种狠劲儿。《孔子》就缺这一种狠劲儿。难道是因为导演的女性身份吗?不是,而是态度的问题,她太过担心,自己拍出来的孔子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孔子。所以她把《孔子》拍成一部温情脉脉的电影,以至于有些滥情。在我看来,这些来路不明的情感就像女人肚皮上的赘肉,如果减掉,无疑会赏心悦目一些。

如果说,孔子的三千弟子是他庞大的粉丝团的话,那么颜回肯定算粉丝团的团长,他简直是孔子的头号粉丝。他对孔子的疯狂追随,保证了自己沾染上圣人的光辉。可惜对于这份难得的情谊,影片没有丝毫铺垫。这和影片的长度有关,也和影片前半部分过分地关注于官场斗争有关。颜回的死,竟然是出于对书的热爱。这也没有丝毫铺垫。观众不会对颜回的死报以任何同情,反而觉得无比雷人。

还有南子,她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孔子呢?难得仅仅因为生性如此吗?她是个胸有城府的女人,怎么会被孔子的三言两语所打动,而对他顶礼膜拜呢?既然南子已经被孔子教化,那么孔子为什么又要逃跑呢?他的逃跑,只能说明,他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把持不住,这又和他的君子理论相悖。

季孙斯对于孔子的情谊明显过火。他有必要冒着大雪在荒郊野地里等待孔子吗?这只能说明,季孙斯因为常吃生肉,而丧失了基本理智。

在《孔子》的编剧一栏里,几个人名赫然在列。有时候,编剧多了,真不是一件好事。平心而论,《孔子》的前半段还是挺好看的。可惜从孔子周游列国开始,支离破碎的剧情陆续展开,不着调的细节也接踵而至。从这一点上,《孔子》和《梅兰芳》是一样的,都只有半部好戏。导演胡玫驾驭宫廷官场戏,真是得心应手,毕竟拍那么多此类的电视剧。可是她没有拍好公路戏。一提到孔子,我首先想的就是周游列国。这是孔子一生中最牛逼的事迹。所以我一直觉得,拍孔子,应该拍成一部古代公路片。可惜导演浪费了这样的题材,她最终把《孔子》拍成了宫廷片,甚至孔子周游列国的事,也只是宫廷官场斗争的插曲罢了。

孔子传的观后感篇4

对于已经拍摄成商业电影的《孔子》我倒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现在整部片子看完虽然也没觉得差到像韩寒的2分以及网评的低分,但是感动之处却也难以达到催泪的效果,下面大致说说观感吧!

看完电影我发现影片里所有具备一定水准的好镜头早已经在短短几十秒的预告片里几乎全部曝光完了,除了那些赏心悦目的亮点,整部电影的画面基本都比较平淡,取景也粗糙随意。刻意堆砌的特效大场面构图形式也“模式化”,令人回味的场景甚少。

周润发对孔子这个角色的驾驭还算自如,大多数时候确实也散发着一个仁者所具有的敦厚气质,虽然我对周润发不感冒,但还是肯定下。孔子爱徒颜回的古典形象很温文尔雅,清澈的眼神中甚至感觉到有点gay的柔和气质,在冰窟里拼命抢救落水竹简的时候来个“出水芙蓉”般的慢动作特写惊艳镜头,确实够“

...
《孔子传的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