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

时间:2023-06-25 作者:Fallinlove 学生文档

在观看一部好的电影之后,写好观后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记录自己观影后的感悟,大家可以认真写份观后感,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11月6日下午两点二十,我们五年级十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往安康博物馆的路程。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便来到宏伟的安康历史博物馆的门口。

走进博物馆的第一展厅,铃牛、金丝猴、熊猫各类动物映入我的眼帘,虽然它们并不是真的,但它们哪一个个可爱,俏皮的造型使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它们在森林中的样子。这也使我不得不佩服安康秦岭中动物的多样化与种类。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科技展厅,其中“全息照片”对医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拥有17个关节的宁宁和萌萌两个可爱的机器人表演舞蹈更是让我惊叹不已。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科技更是十分发达。科技展馆便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参观完科技展馆后我们又来到关于“陕南都会”各方面知识的第二展厅。展厅中那小巧的绣花鞋,1914年陈旧的皮箱、经历了许多年的草鞋、相机。这些陈旧东西的捐赠者并不是他人,而是两岁就来到安康的挪威人——尤约翰先生。他曾经在安康度过长达十年的童年时光,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一件件民国时期的物品,无不彰显着它们曾经在安康无限辉煌的历史。因为它们经历了多年的沧桑,书写了历史的篇章。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参观了数个临时展厅。当时,我便不禁对安康厚重的历史,颇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赞叹不已;被祖先们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他们所捐赠给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更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博物馆我参观的时间并不长,但那些历史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它带给我的感悟也将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今天中午吃完饭后,我们坐车来到了中华航天博物馆。我们坐车的时候,张老师还给我们每排都照了一张相呢!来到这里后,我们看到了壮观的喷泉。

我们先去了一层展览的地方。这里有三个火箭的实物。讲解员说:“那三个火箭是做好了以后没有发射出去的真实火箭。”那三个火箭一个比一个高,最高的都到天花板上面去了呢!然后我们又看了返回舱和卫星的实物和模型。随后我们上楼来到了三层。

到了三层,我就被墙上挂着的照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些都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拍的照片。我们又来到了二层。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片。知道了成为宇航员非常不容易,要经过层层选拔,还要经过刻苦的训练才有资格飞上月球。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学校。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航天博物馆真有趣,有机会我还要去。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只要说到收藏,不论是哪方面的爱好者,都应该知道北京有个叫马未都的收藏大家。

马先生收藏多年后,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与马先生一起寻寻觅觅找宝贝的人也不少,能坚持下来并有所建树的只有他一人。

观复博物馆一共3000多平方米、六七个展厅,规模不能与国家博物馆相比,但在民间博物馆中,算是有一定规模的了。博物馆有两层,一层有陶瓷、工艺品、家具的展览,二层有门窗和油画展。

古色古香的家具馆里,藏品的摆放极具特色。以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木材材质划分展区,整个布置就像一个完整的家。紫檀木椅子和条案摆设成的“客厅”,黄花木藤床、柜子等摆设成的“卧室”以及将各个部分相互分割开的古屏风,都显得有条有理。博物馆全为马先生自己设计,从格局布置到细节装饰,都从人性化的角度着手。他特

别强调亲近感,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近展品。尤其是木器,参观者都可以直接触摸到藏品。这在其他古典文化博物馆里是很难做到的。

二楼有个门窗专题展,这是一个值得仔细看、慢慢看的展,透过门窗,可以看出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多么的不厌其精。一扇门窗最能体现风格与情调的地方就是格扇。格扇的上部为格心,这是用来采光与通风的主要部分,所以用木棂条组成格网,花样繁多。窗棂的装饰很有讲究,起的名字也很文化。比如这里的“冰炸纹”这个名字肯定是文人墨客给起的。只看窗户,都是不规则的窗框,不得要领。经文化人这么一说,越琢磨越觉得有味道了。

当然从“观复”博物馆的名字也让我体会到文化的精髓。“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在一个凉爽的夏日早晨,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青岛海军博物馆。

只见博物馆内陈列了飞机、大炮、水雷、导弹等各种武器装备。在码头停泊着四艘已退役的舰艇,有我国海军第一艘驱逐舰;有参加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舰;有新中国第一种防空导弹护卫舰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这些军舰我都兴致勃勃地上去参观了。

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那艘潜艇,它停在码头,远看象条大鱼。

走近潜艇前部,我发现入口只是一个直径不足一米的小舱口,胖一点的人和高大的人都有可能卡住,不过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就可以自由出入了。

进入潜艇,首先参观的是一舱,也叫鱼雷舱,里面十分昏暗,悬挂着的水兵床很狭窄,床旁还放着一枚枚鱼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潜艇上的人是和鱼雷睡在一起的。

走到二舱—电池舱,里面有一个会议室,我了解到会议室的桌子原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铺位,还可以作为抢救伤员用的“手术台”。在舱室下部还放着一百十二块蓄电池。

钻过又一个舱门就是三舱—指挥舱,这个舱里是各种指挥用的仪器。

接下去参观的是四舱,里面有一个微型厨房,爸爸说厨房里只能站一个人,如果同时站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的手臂可能就会被烤熟。

下一个舱就

...
《去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