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最新6篇

时间:2023-10-20 作者:betray 学生文档

当我们欣赏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启示,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在写一篇观后感中,大家可以很好的记录自身的情感,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最新6篇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篇1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给庚子鼠年的祥和气氛笼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

身为传媒院校的学子,关注疫情新闻动态,保持疫情新闻敏感度,用正确客观的事实依据为疫情导向是我们不断锤炼的学科素养。

作为校报、校学生会成员,疫情期间,通过采访实录、推文制作等多种宣传方式,与其他同学一道普及疫情形势,传播防疫知识,团结战疫力量。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是全国思政网络授课开展以来第一次将思政知识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对当下疫情和这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历史思维脉络的解读分析,让大学生们对疫情防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思政学习有了更真实的参照和体会。

来自四所不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授分别从理论、实践、总结和青年担当四个角度进行了讲解。优秀的党政领导、先进的制度优势和党员群众的付出是使这次疫情形势不断趋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关键。

前三位教授的讲述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国家、社会的层面让我们对疫情始末,防控前后,舆论方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宏观的把握。

冯秀军教授则站在青年担当与使命的角度,阐述了爱国是的责任担当这一主题,冯秀军教授讲到,病毒让我们知道在灾难面前大家要同命运共呼吸,没有谁能置身世外,也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

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让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中国的指明路灯;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让中国人民不断奔向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让中国的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的典范标杆。

让青年学子放眼中国,胸怀大我。以爱国的担当激荡青春的乐章,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不改的初心。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篇2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篇3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让我们再次回望冰雪健儿们的英姿飒爽和高光时刻,随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冬奥精神”油然而生。“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短短20字凝结了无数冬奥健儿“努力奋斗”的身影和“拼尽全力”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铭记这“冬奥奇迹”背后的“硬核力量”,将“冬奥精神”融入血脉,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拼尽全力”。

“团结一心”彰显“硬核”力量。相信在今年的冬奥会上,我们都被这样一幕所感动,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帮任子威卡住位置,并示意任子威先走,这是战友间的高度信任、相互成就,正是中国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团结一心的力量,最终夺得了胜利的主动权,也创造了中国队崭新的战绩。要知道渴望胜利、追逐冠军,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然而中国运动员对集体荣誉感的珍视,为团队自觉主动的付出,则更是展现运动员自身的担当、成熟和胸襟,也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竞技水平、精神风貌,让我们看到“团结”的“硬核”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这样的团队精神,在“众人拾柴”中推动工作,创造业绩,不计较个人得失,让“大格局”和“讲风格”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彰显“1+1”大于“2”的“硬核”力量。

“努力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我们感叹年轻的谷爱凌、苏翊鸣的“天赋异禀”,似乎在“娱乐”和“玩耍”中就斩获了冬奥会“冠军”。但要知道,“天赋”这两个字不足以覆盖他们在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苏翊鸣说,从14岁到现在17岁,每天都努力训练,不知道会不会成功,练得狠的时候,一周能滑断好几块板子。我们难以想象,小小年纪的他承受的是多么大强度的训练,这是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的努力和奋斗,给青春贴上“无悔”的标签。作为年轻共产党员的我们,要从他们身上获取奋斗的力量,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发扬努力奋斗的精神,“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拼尽全力”欣赏“极致”风景。“优雅”需要“底气”,“华丽”需要“实力”,只有极致的拼搏才能配得上极致的风景。在老将武大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奋力拼搏,即使创造过世界纪录,无数“冠军”称号收入囊中,但在每次比赛时都能以“归零”的心态和“冲刺”的姿态拼尽全力去完成比赛,给年轻运动员以“榜样”的力量。我们要学习这拼尽全力的韧劲儿,任何时候都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酣睡”,要时刻保持拼搏的姿态、赶考的状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迸发出活力四射、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闯劲和冲劲,在挫折中毅然奋起,在风雨中坚定前行,在苦难中创造辉煌。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篇4

我今天观看了同上党史思政大课,收获颇丰。

可能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我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实际上我国关于党史的宣传已经贴近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了,比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各个篇章,每一篇都谱写着沧桑的历史。但是这还不够,因此也需要进行思政课的教育。

今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他在翻译过程中把墨水当做红糖水来喝,我的第一反应并不觉得好笑,而是鼻子泛酸。现在的我们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恐怕

...
《2023年思政课观后感最新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