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秋》读后感5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couple 学生文档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情感和思考永久地记录下来,留作日后回顾,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增加了知识,还提升了情感的丰富度,读后感就是这种情感的显现,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丰子恺的《秋》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5篇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篇1

这次丰子恺的《杨柳》是我们寒假作业中的一篇文章,读完后真地想说些什么了,于是便诞生了这篇文章。

读完这篇文章啊,我心中只有两个字:气愤。你看看你看看,要赞美杨柳就好好地赞美吧,干什么贬低其他植物的形象啊?说什么:“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甚至下面的根已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看了这些话,怎能不令我气愤呢?

每个人都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在这里,我要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植物本来就不代表着什么的,可是人们偏偏让植物去代表自己强加给它们的意义。比如都说牡丹乃是富贵之花,我问你们,牡丹怎么富贵了?难道就是因为它的花达而艳丽?说牡丹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难道观赏不是用处吗。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事物分类,而分类的标准呢,无外乎对自己有用或者没用。凭什么,凭什么一个事物存在就一定要对你们有用,你们是谁啊。

没错,杨柳可以提供木材,为人类所利用。可怜的杨柳啊,我相信提供木材并不是它们生存的意义。植物也是有生命有感觉的,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想在这里多生活一些日子啊,有谁愿意风华正茂之时被人砍去作房屋呢?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们特殊的形态特点,花木蒸蒸日上,是因为它们爱阳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就算是喜阴的植物,也不能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健康成长的。它们努力向上发展,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阳光。而一株植物就是一个整体,又怎么能把它们分开单独讨论。

至于文章结尾部分所说春天应是“柳条春”,其他植物的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既然这样,那么春天就只要杨柳好了,其他植物都不要发芽、开花了,反正只有杨柳能象征春的神意,我想真是那样的话,你一定无聊的要死吧。放眼望去,除了杨柳就是杨柳,除了绿色和棕色,其他的颜色是没有的。什么,蜜蜂?你在开什么玩笑啊,没有色彩艳丽的花朵,哪里会有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影子呢,蜂蜜就更别想了。

春天应该是充满了生机的季节,当春风吹拂大地,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泥土混着花的香气迎面扑来,植物们拼命向上生长,泥土里的根系也更深更发达了。蜜蜂急急忙忙的开始了新的工作,鸟儿在枝头快活的歌唱,这才是真正的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篇2

反复品读了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涌动着的是两个字——感动!

作为一名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儿童时代所展现的童真稚气,完全以一种欣赏性的眼光看待。选取了日常的小事件,寥寥几笔,却刻画得生活活泼,将孩子们的直率、自然与热情的特质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作者佩服他们身心是全部公开的,说他们对待什么事情都像拼命似的用出全副精力,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他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

他们天真的举动,虽出自幼稚的幻想。可是幻想往往是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他们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束缚,因此,其创造力比大人要强盛得多。在文章一开始,便也发出了“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的感慨。

与纯洁直率的孩子相比,成人世界中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在文中也大声疾呼:“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胆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在人逐渐的成长过程中,所谓的懂事成熟其实是一个学会控制自己情绪,隐藏自己真实性情的过程。不再随意地将喜怒挂在脸上,不再毫无顾忌地大肆追求。

所以当作者想到“当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当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如绵羊的地步时,内心是何等的悲哀啊!

虽然知道黄金的儿童时代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长大成人而消逝。但仍然极力挽留,诉说着内心的真情,在孩子成长中,尽可能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完全的释放与创造,自谴自责压抑孩子们的创造力的过错。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个人的一生幸福。这不免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所写的《我们怎样做父亲》。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完全的解放。除了理解,指导,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但是孩子并不依附于父母,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正如《纪伯伦·先知·论孩子》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解他们,解放他们的天性,试着用一种欣赏的眼光陪伴引导孩子的成长,实属不易。因为成人总是希冀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然而,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作为父母,为什么要抢占孩子头上的那片澄澈蓝天呢?

“孩子们!你们真果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孩子是上帝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但父母不能因此而霸占它,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一个健全的人需要解放自己的天性,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也不应是捆绑式的,更多时候,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所以,当我读及丰子恺通过素淡隽永的文字表达深婉的情致。其中有对孩子天性的欣赏,对自己曾经压抑孩子创造力的真情自责,无一不让我深深感动。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篇3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逊,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感悟: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恙悲心的丰子恺。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篇4

杨柳本是再普通的植物了,但在丰子恺的笔下却能给人留下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的共鸣,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杨柳树,它不算太高大,但它却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春天刚到,

...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