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热情,增加阅读的乐趣,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示个人的文学品味和分析能力,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铁在烧读后感15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铁在烧读后感1500字篇1
我们都知道,中文就是汉语与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演练变化的语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维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现阶段人类文明中最稳固也是最先进的语言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辜鸿铭讲述了他对中文的一些独到的认知与理解。
作者认为“汉语史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必定战胜英语”,并从思维速度、发音、构成组义等角度进行了论证,真实诚恳令人折服。但我却对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中文,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语言,还是因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进而学习它?对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个中国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你的归属、你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标志。这不仅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整个民族。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及时教他关于他的民族文化的东西,如方言、历史、习俗,段时间来说他还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的归属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过去,当他的子子孙孙再回过头来,除了血脉,他们已经丧失了全部可以标志他们家乡身份的东西,或许也可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传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地方出来的他们了。这就是原始归属的丧失,文化标志的一种丢失。中文,它并不像护照、身份证等具体的一个物体,证明你的来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如中国心一般的精神上的东西,别人或许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浅,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归属。我学习中文,因为我仍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中文,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它记录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在不断的发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对联等文化,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试想如果不学习掌握汉语与汉字,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连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话文进行翻译,中文也可以通过翻译成其他的语言进行学习交流,理论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对比过两者的同学应该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译,与自己用原来的语言明白的文化内容肯定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像是一个需要验证的传承一样,要想得到其真正的传承,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钥匙,才能通过考验。中国文化也是一样,你必须学习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窥视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这就是看了辜鸿铭这本书的一些对中文的观点后,对自己所提出来的提问以及解答,或许解答的还不是很充分,很透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继续前进的理由,一个支持下去的信念。
铁在烧读后感1500字篇2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自然简朴、文底深厚之感。而《千年一叹》是比较特别的一本。它是一本旅游日记,记录了先生亲身越野经万里考察人类各文明遗迹的经历,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
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曾经的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地有过辉煌的古文明,而现在仅存的只剩下遗迹!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却绵延了上千年,何解?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哀叹传来,书中第一页的插图“我走进了荷马史诗的大门”,我们看不到像中华文明一样的富丽堂皇,光彩亮丽。仅仅只有由许多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一张大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淋,见证过多少王朝的兴衰更替,她依旧在那。
可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曾经是文明的中心,精神的圣地。而她也的确是的。
轻轻地,缓缓地,从那遥远爱琴海面传来的,从那雅典神殿传来的,从那埃及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里传来的,从那两河流域的土地中传来的,是当辉煌已成寂寞,文明遭到侵蚀后的阵阵叹息和无奈。
在衰落的文明中,褪去的历史后,深深地一句叹息,人类又投身到新的历史中。历史,每每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更迭,多少次生死轮回。面对历史长河,我们手足无措。
从对希腊的描写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在奥运百年之时,错过了举办权。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了每一个希腊人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好像看到了希腊人当时的万念俱灰、内心无助的呐喊。
另一个地方就是世界火药库——中东,伊拉克就在两河流域,祖先们曾经在此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而现在因为战火,百姓苦不堪言,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贫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尊严的失落和文明的湮落。
看了此书以后,一方面哀叹人类文明的衰落,另一方面很庆幸自己的国家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被埋没。他们衰败的每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也都遭遇过,可让国人认真思考的是一种对历史的不重视致使中华文明渐渐衰退。
前不久,北京梁林故居被无故拆除,并且美其名曰维修性拆除,我不得不钦佩拆除者智商之高,手段之强,和咬文嚼字功底之深。在残砖破瓦中,我们看不到文明的影子,如今的文明人竟干出这么野蛮的行为!我们看到的荷马史诗的大门仍然在风雨中伫立,雅典神殿依旧在坚强的守卫着雅典,狮身人面像虽然没有当年的栩栩如生,但仍然守护着沉睡千年的法老。可是倒下的梁林故居,却真正倒下了。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
北总布胡同小小的24号院(旧门牌为3号),曾因梁思成夫妇的社会声誉而蓬荜生辉,多位中国知识界精英慕名而来,相聚沙龙,品茗坐论,纵横天下,也曾经令女作家冰心“心生醋意”,留下后人关于林徽因与冰心二人之间微妙关系的种种猜测。
梁思成曾说过: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而如今自己的故居却遭此毒手。
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请我们谨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现在。
铁在烧读后感1500字篇3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欢迎阅读。
小说塑造的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孙家的四个孩子——大姐孙兰花、大哥孙少安、二哥孙少平和小妹孙兰香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爱情,但是他们爱情的经历各不相同,对于爱情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于爱情与婚姻两者之间的看法也不同。而这些种种的不同不正是不同阶层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最好体现吗?
“时代造人”一语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形成不同的观念,可就算是同一个时代,也会造就人的不同性格,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如同《平凡的世界》这一书中,虽然小说定格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但是却造就了书中各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让他们对人生、爱情、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