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5篇

时间:2024-03-13 作者:loser 学生文档

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细节和情感的体验和反思,每次观影后,我们都会用观后感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5篇

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篇1

在我的梦里,一直有一片红色的枫叶,慢慢长大后,一颗少年之心知道了那是用满腔热血编织的梦想。

用心灵跟随血色年代留下的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中华儿女刻骨铭心。曾经的愚昧,曾经的麻木,曾经的懦弱,致使军国主义用嚣张的气焰发起无耻的挑衅。曾经昏昏沉沉的中国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忘不了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用信念铭记悲惨的一幕,我们一生更不会动摇用信心凝聚勇气。

在历史的回眸中,有多少足迹震撼我们的心灵。曹植没有忘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炽热的爱国心把生命捐给祖国,用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淡泊生命,表现出中华儿女的坚毅与无私;顾炎武没有忘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用火热的爱国情铸造出伟大的精魂;鲁迅没有忘记“寄意寒星筌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用毕生的爱国心融入祖国母亲的怀抱,用沸腾的热血,来洗刷耻辱,用血路来铸就祖国的辉煌。

着眼于今日的感动,追忆昨日,我们心灵紧紧相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中华儿女没有惶恐,我们手牵着手,用心中那份执着的责任与热情,去战胜恶魔;在抗洪救险的斗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12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我们看到中华儿女的坚强与英勇,孤寂悲伤的心灵没有哭泣,只是在默默等待充满希望的黎明。哀悼与祭奠,是为了以超越悲伤的姿势前行。擦干眼泪,我们昂首阔步、奋力向前,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这是我们对祖国的最好回应!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年眼中有坚定的信念,心里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少年用爱国之心体会光照千秋的爱国情操,中国少年用坚定的信念将爱国的精魂永远传承。我们在伟大的国度里,铭记历史,铭记腥风血雨的不屈历史,历经岁月的沧桑,中华儿女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深信祖国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少年更加坚强,希望之光寄予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国少年一定会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使劫难不衰的中华民族得以复兴、得以永生。

我们决不会忘记历史的耻辱,它让我们伟大的民族蒙难、含羞。值此祖国母亲即将迎来她的六十华诞之际,让我们把热血洒满中华大地,用豪情壮志演绎精彩人生,好好学习,服务人民是对爱国的最好诠释。让我们用红色枫叶一样的热情奔向更远的目标,是中国少年对祖国的不变誓言和款款深情!

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篇2

震撼心人——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山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崖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与精神!

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州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在学习期间,我们考察组先后深入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黄华镇庙黄村考察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实地参观了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林州市汽配产业园、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双高”产业集群,林州人民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产业,令人影响深刻。

深受启发——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作为扶贫部门的负责人,结合全县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借鉴红旗渠精神。

第一、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工作已到关键时期,基础设施的这块工作取得了较好基础,但产业扶贫这块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这很关键,这需要很多措施和办法,因此可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敢于想、敢于创、敢于干、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寻找产业脱贫的路子,大家多出好点子,多出好主意,拿出金点子用在产业扶贫上,用在产业脱贫上。

第二、当前投入在扶贫工作力量仍然是不够的,这也是扶贫工作当前存在的一大困难。红旗渠的修建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十万大军齐上阵,这使得红旗渠在困难在重重的情况下,有强力的力量推动,我们也可以借鉴红旗渠的做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形成浩大扶贫工作大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想必会有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扶贫工作推进的另一个关键,那就是敢于担当,就红旗渠的修建,功臣之人杨贵,时任县委书记,为修建红旗渠历尽千难万险,永不放弃,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管遇上什么困难,他会挺身而出,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杨贵书记敢说敢为、敢干敢当的精神也是当今脱贫攻坚工作所需的,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总之,红旗渠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面旗帜,我们党需要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也需要她。

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篇3

爬过井冈山,参观过西柏坡,听过南街村王宏斌书记的讲座,……着实去过不少红色教育基地,每个地方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故事戳中我的泪点。红旗渠,跟别处不同。11月27日宣传司党支部全体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对红旗渠的了解,让我从“一条烟”(一种叫做红旗渠的香烟)变成了一座精神丰碑。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 引来漳河水”的誓言。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

...
《河南思政专题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