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所揭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篇1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篇2
那些藏在心中最软的地方的感情,当遇到这种感人至极的事迹时,就会触动感伤……
当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后,我心中有如被石子激荡,泛起层层波涛……我能像感动中国获奖者那样在不同方面展现我们中国人美好品格吗?我能像陈斌强一样成为孝子吗?
陈斌强是一个孝顺的人,身为教师的他,不幸的是母亲过早地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年迈的母亲居然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儿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一次,母亲不小心一个人走丢了,在警察的帮助下才找到了母亲。孝顺的他决定再也不跟母亲分开。以后每天去学校教书,他都用小时候母亲背过他和姐姐妹妹的绑带,把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骑上摩托车上下班。学校校长为了让他方便照顾母亲,特地给了他一间宿舍……他给自己列了张长长的照顾母亲时间表,起居、洗漱、穿衣、喂饭乃至大小便,陈斌强样样照顾周到……
陈斌强有一颗那么孝顺的心啊!小时候,妈妈用布带背着他长大。长大了!他用这布带背着母亲,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就是儿子的一片孝心,一片感恩心。我跟他比起来简直太惭愧了,我竟然为了让妈妈给我买一个玩具就向妈妈又打又踢,从来就没有体会过母亲的感受,我真是太过分了。
现在想想,自已是多么的不孝!《三字经》里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古人都懂得要孝顺父母,知书达理的'我却没有做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不孝。记得有一次,天气十分热,家里空调坏了,我却叫妈妈帮我扇扇子,妈妈她累得满头大汗!唉,我都12岁了,还不如9岁的黄香呢!
陈斌强的孝心确实令人感动,他不仅感动了我,也提醒了我要知恩图报。
在朦胧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孝心在觉醒,我正在为妈妈洗脚……
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篇3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颁奖典礼,主持人是央视1套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他们依次介绍了每个人的故事,获奖人数共10人。其中有位名叫黄旭华的87岁老爷爷,听了他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他曾用了30多年研制核潜艇,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对核潜艇事业无比热爱,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做核潜艇潜海试验,在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研制成功,这项工作不但十分枯燥,而且非常危险、难度大。耗费了他一生的精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晚会嘉宾阎肃老师曾这样评价他:“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时代道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正是对黄旭华爷爷一生的写照。
看完10位获奖人物的事迹之后,我无比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试问自己:“我又何以面对人生?”看完这期节目对我启迪很深,我以后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有责任心,长大以后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篇4
感动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xx颁奖典礼》终于播出了,我特地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次的颁奖典礼让我十分感动,28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的徐立平技师;十一年来历尽艰辛,筹集善款资助一万八千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的莫振高校长;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每一份感动都让我读懂很多。
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官东,我们安徽宣城人的骄傲。20xx年6月1日,重庆东方轮船公司一艘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在危险面前,官东并没有退缩,他勇敢地救出了在船舱内的两名幸存者。官东虽然受死亡的威胁,行走在危险边缘,他却将那根不停输送氧气和有通讯信号的生命软管,毫不犹豫地给了被他搜救成功的第二位幸存者。他自己失去了最好的生命保障,出水后,他双眼通红,鼻孔流血,耳朵胀痛。我想,究竟是什么让他有这份勇气?在关键时刻,生死之间,为了救助遇难者,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这是真正的大无畏的英雄。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篇5
在2月2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它讲述了9个人,两个团队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于祖国,利于人民,感动中国的光荣事迹。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医疗队”、“陇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黄。”
先来说说“炎黄”吧!我觉得张纪清爷爷(‘炎黄’)是一位非常善良,朴素,无私奉献的人,还有,虽然张纪清爷爷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坚持捐款,更可贵的是这个“炎黄”,张纪清爷爷捐款时从不留名,总是匿名为“炎黄”,曾经全城动员寻找“炎黄”,但始终没有找到。张纪清爷爷的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再来说说“援非医疗队”吧,提到这个,不得不提的就是2014年新“登场”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闻之色变,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许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国家可能为了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把驻扎在那里的医生都调回了。有人退缩,自然有人冲锋,中国派遣的“援非医疗队”便是冲锋阵营之一,即使设备不算精良,但他们全力以赴,把许许多多的人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他们在别的领域上展开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伤。我认为他们能够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是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