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对影片的评判和分析能力,写观后感,我们都能够更加深入地品味电影中的细节和情感,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记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记观后感篇1
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今年春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迅速蔓延全国,形势非常严峻,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务工作者,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就是伟大的英雄!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发现不明原因得肺炎,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道疾病的专家——钟南山出现。他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始终保持着“敢医敢言”的精神参与了非典的研究与治疗。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来袭,84岁高龄的他依旧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带着大无畏精神走进武汉这座围城。给全国人民吃了个定心丸。
还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大年三十,我们吃着年夜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奔赴武汉战场。他们穿着不透气防护服,带着口罩和手套在前线工作,4个小时才能换一次衣服,他们为了不去厕所,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全身都浸泡着汗水,有的人连续工作36个小时。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可歌可泣。
沁阳的医务工作者也加入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爸爸他们医院通知不让休息,全员上岗,参加抗击病毒的工作。他们每天下班都给自己全身消毒,把手都泡变形了。
他们的不计个人安危,勇敢逆行的行为,充分彰显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生命,体现了精诚大医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强卫士!
我相信,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取得这场抗病毒的战争胜利。
我要向这些敬畏自然,守护生命的逆行者们致敬,你们才是新时代的真英雄!
抗疫记观后感篇2
孙喜庆平时是莱西贝壳家防水的经营者,疫情发生后,他变成了一名志愿者。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很多外援物资都在高速路口,急切需要将物资消毒处理后运到所需要的地方。孙喜庆主动加入了莱西市水集街道上善莱西志愿者分会萤火虫义工大队志愿者物资运输队,带着志愿者团队担负起防疫物资运输的任务。
“志愿者们大多是个体业主,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马上出发,快速赶到指定位置,一刻也不敢耽搁。或许是早上六点,或许是下午两点,也或许是凌晨三四点钟……”
孙喜庆介绍,志愿者开的都是私家车,市里、村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天跑个几百公里都是常见的。由于每天有很多物资需要运送,所以没时间和家人打电话,有时候孩子的哭声从电话那头传来,没来得及说上几句,便匆匆挂掉电话,赶往下一个地点。
“志愿者运输队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帮市民做购药送药、买菜送菜等急需的事情,无论是哪里,只要有急需的,我们都会想尽办法第一时间送达,目前为止已经送了350多人次。每送完一单,我和队友们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孙喜庆说。
今年56岁的党玉文是神龙潮集团行政副总。疫情发生后,应团市委紧急号召,神龙潮集团成立了由20人组成的疫情志愿者突击队,踊跃投身抗疫前线。党玉文第一个报名,但是按照志愿者报名条件,他已超龄,不符合参加志愿者队伍的条件。看着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党玉文心急如焚,当天晚上诚恳而迫切地向神龙潮志愿突击队队长王日烈提出了申请。年龄超了他不怕,身体很硬朗;电脑不熟练当晚就抓紧请教学习。申请终于得到了队长的同意,他兴奋又激动,急等第二天早上5点半集合那一刻的到来。
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党玉文踏上了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征程。 5点半准时集合,团市委组织的神龙潮防疫突击队、军创营退役军人突击队、华润爱家突击队、温馨家园突击队、蒲公英志愿者突击队、稻子爱心青年突击队、万家居青年突击队、爱心港公益突击队等8支队伍70余人齐聚人民广场,点名、整队、上车、出发。到达目的地后,8支队伍总队长作简短的战前动员,分发防护服后,大家便全副武装,分组分批次,由各村委会带领入村,开始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莱西市迅速招募并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批共12支队伍、600余名队员,在做好上岗培训、物资保障、自我防护等基础上,直接奔赴抗疫一线。他们与医护人员、干部群众、公安干警等密切配合,参与社区管控、核酸检测等各项艰巨任务,志愿者力量还在不断壮大。
抗疫记观后感篇3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场战“疫”中,党员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正如入党誓词中“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那样,再次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对党忠诚,是参加这场战“疫”的“准入门槛”。本次疫情来势汹汹,绝非善茬,人传人更是令人生畏。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成效,如果一旦有出工不出力、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藐视的医护人员,那么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封封“请战书”、一支支“逆行”队伍。只有怀着绝对的“对党忠诚”,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身战“疫”中,才会在“大家”和“小家”中选择保卫“大家”而离开“小家”。因此,有这样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积极工作,是阻击这场战“疫”的“定海神针”。“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教授一边在提中肯建议,一边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正是钟南山教授这样的“泰山北斗”出场,才给了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近日,钟南山教授基于数学模型、最近的疫情发展和政府采取的行动,给出了“疫情可能会在4月份结束”的预测,这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网上有句顺口溜:“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可见大家对钟南山教授的信任。因此,有这样“定海神针”的人物在积极工作者,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牺牲一切,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锦囊妙计”。取舍,是最难的选择。面对这场战“疫”,最好的“药方”就是一个字——“宅”。然后,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字,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牺牲了很多。这场战“疫”给服务业、实体零售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疫情,企业经营,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停滞,有的不得不面临歇业倒闭的境遇;由于疫情,有的人们需要配合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家居家观察。然后,在疫情面前,要始终坚持把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才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只要我们牢记入党誓词,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入党誓词,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抗疫记观后感篇4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年的这个春节过得不平凡。
近日,我看到了一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有的还是20岁刚出头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