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后感是对书中结构和叙事方式的思考和分析,让我们更加理解作品的构思和布局,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的情感共鸣,也可以是对书中的冲突和困境的思考和解读,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勒以猫的读后感400字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勒以猫的读后感400字篇1
在这个假期,我又重读了了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名字叫《西游记》。以前我读过这本书,可我依然对这本书感兴趣,百读不厌。而且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以前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他会翻筋斗云,他武艺高强,他嫉恶如仇。我还喜欢沙和尚,他敦厚老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我最不喜欢猪八戒,他好吃懒做,胆小如鼠,禁不住诱惑。我也不太喜欢唐僧,一看到他就让我想起学校里的老师,每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这次重读《西游记》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有点理解唐僧的举动了。唐僧本就是一个虔诚的和尚,他自律,有坚定的信仰,可无奈收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徒弟。作为师父的他,徒儿有毛病不能不管,可他又确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除了言传身教,只有不停地唠叨。大概他也坚信滴水石穿的道理,也正是这一路的奔波加上一路的唠叨,让顽皮骄傲的石猴,好吃懒做的八戒,终于坚持到达西天求得正果。
重读《西游记》让我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唐僧只有三个徒弟就让他伤透脑筋,我们的老师每天面对三十几个学生该是怎样的不易。都说八十一难多么的难,我们的老师一学期不知要解多少危难,学习上的,身体上的,师生关系上的,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各种问题。唐僧不好做,老师更难当。以后,我想我该好好学习,少犯错误,让老师轻松些。
名著就是名著,让人百读不厌。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勒以猫的读后感400字篇2
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捧出一部《昆虫记》,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著名作家周作人
在法国十八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着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勒以猫的读后感400字篇3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对感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的女生,最后都是期望结婚的。正因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生是真的爱自己,它是男生对一个女生最高的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正是在那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玩女生的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的'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的真情假意。
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白女士,她是范太太。
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正因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我坚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的男生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
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的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的人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中学生《倾城之恋》读后感400字
当爱情与价值观交锋
——读《倾城之恋》有感
?倾城之恋》,一部张爱玲所著的别致的中短篇小说,写尽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一个从中国传统大家庭走出来的不卑不亢的女子,和一个风流潇洒而多金的思想“西化”的男子,找到了真爱?
一座城成全一段情?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倾城之恋》
在香港这座城中,范柳原想要匆匆离去的脚步因白流苏而停住了,还主动提出结婚,登报昭告天下。这对流苏来说仿佛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柳原可以给予她经济上的安全;可是这份爱是不是长久,就值得思考一番。
婚姻只是盘生意?
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流苏不等他说完,脸气得通红。他敢这样侮辱她,他敢!……(流苏)蓦地里悟到他这人多么恶毒……
——《倾城之恋》
范柳原,一个阔绰的花花公子;白流苏,一个“寄人篱下”、境遇可悲的弱女子——传达给读者的,是二人在经济关系上的不对等。流苏在柳原眼中既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这种情调即使让他神魂颠倒,也难改他本性。柳原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于是可以随心所欲地主导甚至玩弄这份感情;而流苏初来香港时却战战兢兢,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害怕自己前途尽毁,沦为婚姻中的奴隶。而结婚以后,柳原虽“再不跟流苏闹着玩了”,但流苏还是怅然若失……当时的上海、香港,灯红酒绿;再看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正的“中国人”?
白老太太:“你四嫂就是这样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你四哥……你三嫂……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四奶奶:“我就是指桑骂槐,骂了她了,又怎么着?又不是千年万代没见过男子汉,怎么一闻见生人气,就痰迷心窍,发了疯了?”
……流苏道:“呸,他们(上海的家人)也配!”说着,嗤的笑了出来,往后顺势一倒,靠在他身上。
——《倾城之恋》
流苏,在上海大家庭中受尽屈辱,境遇悲惨。柳原遇到她时,“赞美”她是真正的中国女人,又说自己是洋派,直到这几年才“中国化”起来;柳原计划离港前往英国时,她宁愿一个人留在香港,也不愿回上海,“离他们越远越好”……拥有中国人的身份,是否意味着就要一辈子要被生活的重压所支配,以辛勤劳作、拥有美满的家庭为人生的宗旨,而不能像柳原那样享受自由、权利、尊严与荣耀呢?流苏正是到了香港,才呼吸到了这口自由的空气,一心想把大家庭的非议与压迫摆脱开来……这已经与财富多寡无关,而关乎中国人的“价值”。
现在似乎也面临这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发觉,自己活得是那么累;可是当吐露自己的心声之后,就会被教导“人人都活得很累”。着实,在中国,人人都是负重前行——有来自大家庭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的,抑或是在大环境下自身萌发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告诉我们,只有勤奋与坚忍才能改变境遇。可是,我们应该也停下来,去看看我们要的正义感在何方,我们要的有意义的人生在何方,我们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