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致谢和感恩之情,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篇1
一九二六年十月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是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通过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了他所敬佩的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鲁迅尊师、藤野爱生的生动丰富资料。
藤野先生,是个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文中具体而详细的地记述了藤野先生怎样修改鲁迅的笔记,又怎样开导鲁迅大胆解剖尸体。在鲁迅将离开仙台的前几天,藤野特地叫鲁迅到他家里,交给鲁迅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还希望鲁迅也将照片送给他。可见藤野爱生真是一往情深。
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呢?“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本厚,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的东墙上,书桌对面。”并时时鼓励他“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是至诚敬至的表白。
直到一九三五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时,鲁迅一定要他把《藤野先生》选进去。后来译者到中国,鲁迅先生向他打听藤野先生的消息,没有下落。鲁迅感慨地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其实,藤野先生还活着。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藤野先生非常悲痛。当时,有位记者把鲁迅葬礼的照片给藤野先生看,看了之后,便正襟危坐,把照片举在头上,说:“我对周君给了一点帮助,他就那么受感动,一直记在心里,把我写在书里,称我为恩师,把我的照片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
这段师生的情谊,实在感人肺腑!今天我们提倡尊师爱生,跟他们的那个时代相比,时代的色彩不同了,阶级内容也变了。但是,鲁迅与腾野之间的友谊,却事实在在值得我们学习。
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篇2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
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篇3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篇4
我手捧着《朝花夕拾》,独自坐在窗前,感受这阵阵书香,品味从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年幼时的童真。
这本书介绍了鲁迅在童年的生活与求学经历,与对往年的亲人、同学、朋友和师长浓浓的怀念之情。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在旧社会时生活的场景,创作出了这经典之作。
在《朝花夕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此文开头,作者便连续使用了两个“不必说”。用这两个“不必说”概括地写出了百草园中的各种风景,紧接着的“单是”细致的描写出了百草园中的一下景观。连百草园中的一角都趣味无穷,让人如此回味,那么整个百草园就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更加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特点。
鲁迅在幼年是胆子非常小,对于那些“牛鬼蛇神”总是保持着敬畏的心态。因为害怕传说中的赤链蛇——“美女蛇”,看见较长的草就敬而远之。他对美女蛇的害怕,不只有在听完故事后的一点时间,而且还特别希望拥有一只传说中能够杀死美女蛇的“飞蜈蚣”,把装有它的匣子放在枕边,以求保卫自己的平安。
鲁迅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早晨盛开的野花,傍晚拾起。”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时,回味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了自己怀念过去的情怀。
读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0字篇5
藤野先生是一位对鲁迅很用影响力的人,他是一个很友善很和蔼的人。作为日本人,他并没有对来自弱国的鲁迅加以嘲讽和嘲笑,反而是加以细心关照,对他的讲义都要用红笔认认真真的批改一番,连语法错误都要批改出来,甚至讲义上的一个图里的一根血管移了一点点的位置都要跟学生讲明。他对鲁迅十分关心,以至于中国人的迷信,藤野先生也要为鲁迅考虑。总之就像是很熟悉的朋友差不多,在与鲁迅离别的时候还送了照片,背后还写了惜别两个字。可见他对鲁迅的感情十分浓厚。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在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看这段话,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于鲁迅来说,也是一名很好的朋友,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有多大。在鲁迅过世后,藤野先生还写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来纪念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