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影对观众情感的引导和塑造,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港珠澳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港珠澳观后感篇1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时间,长度达55km的超级工程为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带来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交建设者,虽未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但我从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在深海中建设大桥难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从加工到运输、安装至最后合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号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e30节沉管在环境复杂的海底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最终实现了无人准确对接。
中交集团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沉管工艺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从事建筑行业马上快十年了,时常也会问自己“累吗”,回答是“累!”有时候也很苦恼,“离家太远了,不能照顾日渐老去的父母”“放假时间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个她一直异地”……但如果问自己“要放弃吗?”我会非常坚决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个,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桥梁,看着他们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脉,满满的自豪,足够填补我所有的遗憾。
今后我们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观后感篇2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港珠澳观后感篇3
5月17日晚上,我们全体项目员工一起在影院观看了港珠澳大桥记录片。在一个多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中交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聪明和才智所折服,被他们不惧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而感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这其中有很多是我们中交人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了我们中交人引以自豪的强项之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桥,被英国人称之为世界第七大人工奇迹之一。
六百年前,当文天祥一身枷锁,被忽必烈的军队押着从这个地方经过,回中原赴死时,他满腔的爱国情怀中有多少悲愤与痛苦呀?那时的亡国耻辱与现在国人的自豪感是多么让人感慨!物是人非,然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那份爱的情怀却是一样的。
港珠澳大桥带给了我们不仅只是眼前的奇迹,通过完成这样一座大桥。我们中交集团建造跨海大桥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将过去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行,同时也会将时空的距离越拉越小。一个个割开血脉和亲情的天堑将不复存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大湾区经济带将在这里形成,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热土。
我们是一群建设者,更是一群拓荒者,我们创造的不仅是实体的奇迹,更是在修筑起祖国繁荣强大的基石。我们中交人在用自己的那份担当,在用林鸣那样的敬业精神,与亿万中华儿女一起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港珠澳观后感篇4
为了学习敢于攻坚克难的劳动精神,资阳项目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纪录片》,影片讲述的是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造就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艰辛过程。
港珠澳大桥是所有参建工程师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跨过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记录片气势恢宏,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一种自豪;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建设者面对挫折的勇气。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影片结尾,体现了伟人邓小平写的诗词:“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在这句诗词里,我看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台风并未击退工程建设者们前进的心;看到了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为它熬过的一个又一个夜;读到的是为大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这是大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也是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的自豪。
港珠澳观后感篇5
01、世界之最
20xx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