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思维的碰撞,让我们在书中发现新的观点和见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从而写出更具人物鲜活性的读后感,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史记写读后感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史记写读后感篇1
我家的这本《史记》是1998年5月1日我从第17届北京特价书市上买回来的,算来在我家“睡”了近10年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当作“书”读它,只是当作工具书查资料了。如果不是这次学校组织的“家庭阅读”比赛,真不知它还会“睡”多久呢。当儿子拿回“家庭阅读情况统计表”时,我们为读什么书进行了讨论。说实在话,家里的书不能算太少,没有上万的话,几千册还是有的,但儿子感兴趣的他都读过不知多少遍了,再说,既然是家庭阅读,总得是适合孩子和大人共同阅读的书、共同提高才行呀!于是,从书柜的文学类图书中,我们最终选择了《史记》。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宏篇,共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次阅读中,感受最深的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是失败的大英雄,只可惜“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如果少年项羽能苦心研读多一些兵书,恐怕他就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大英雄了,也许中国的历史会为之而重写。李清照有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种豪情让古今读史人感动。但少年朋友应该反思一下,项羽从小很有志向,见秦始皇帝过江,竟说“彼可取而代也”,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没有为实现这一志向而努力增长自己本事的毅力!
项羽也许算是天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天才也许会有天助,但天助不如自助,因为上天最终没有能够帮助项羽。只有自己立下志向,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史记写读后感篇2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合上书,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讲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乐,掠夺美女,根本无心管理朝政。大臣将漂亮姑娘褒姒献给了周幽王,可褒姒整天闷闷不乐,从没露出一丝笑容。幽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博得褒姒的一笑,这时,有个叫虢石父的马屁鬼,出了个馊主意:让幽王把娘娘带上骊山玩几天,到晚上把烽火点起来,让诸侯都来相救。果然,到了晚上,诸侯们看到烽火突起,火速赶来。可大家赶到镐京,才知道这只是一场游戏。褒姒见大家乱哄哄地白忙了一场,果然觉得有趣笑了一笑。不久,西方的犬戎真的入侵镐京。幽王赶紧派人点燃烽火向四方诸侯求救,但这次大家以为这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都不相信。于是,犬戎大队人马抢走美女和许多金银珠宝,才退兵回去。结果损失惨重,幽王也被杀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幽王深深叹了一口气。我突然想起了《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放羊的`孩子不也像周幽王一样先是撒谎说危险来了,惹得边上的人们都带着道具前来相救,最后才发现白来一场。到危险真正来临时,人们也就不相信他了,最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还赔上了性命。
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撒谎了,那么你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质——诚信。如果你想讲诚信丢失,只需随便撒个谎,这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当你后悔时,试图挽回这一切时,就成了十分困难的事。丢失之时,转眼间就能做到;挽回之时,却要花个十年八年时间来获得它。如果丢失了诚信,在生活做许多事都不能如愿以偿。你到邻家小店去买东西,别人不会赊账给你;你到别人家做客,别人会时时提防着你;你走在街上时,别人指指点点议论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让诚信之花处处开放,世界变得更美好!
史记写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少年读史记》中非常经典的两篇:《乱世中的超级辩士——苏秦合纵的故事》和《各个击破——张仪连横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两千年前在战国发生的事情和今天有那么的相似。
苏秦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辩士,这个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在家刻苦读了好多书,“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讲他读书的事情。苏秦到了秦国,想得到国王的赏识,可他不但没有得到亲王的重用,还被侮辱了,他决心去其他六国。他用油嘴滑舌的方法把除去秦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这叫合纵去抗击秦国。秦王被吓到了,他原来立志想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但苏秦已经联合了六国,不敢惹了。这样的太平日子过了十五年。苏秦死后,这个联盟的秘书长没有了,大家又开始心怀鬼胎。
苏秦有个师弟叫张仪,也是一个辩士,他用欺骗的战术组织了连横,让秦王送土地给楚国,再联合齐国攻打楚国。再把楚怀王抓起来,去打韩国、齐国。张仪又挑拨燕国和赵国的关系。这样原来结盟的六国被瓦解了,后来被秦国一个一个打败了。
合纵连横是发生在两千年前的古代战国,但在今天,美国要和我们打贸易战,处处限制中国的发展,我们中国也在采用类似合纵的战略,用“一带一路”来交朋友,帮助大家来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我中国的朋友多了,美国就不能欺负我们了。
史记写读后感篇4
当我读了《史记》这本书后,里面的人物事件,使我记忆颇深。文中主要讲了历史著名人物生活中的故事。
当我读到传说中的黄帝轩辕从小就心智缜密,处理事情明察秋毫,长大后更是有所作为时,我感到了黄帝轩辕是一个为人正直,做事从来是明察秋毫,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我要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为人品质。
当我读到尧把帝位让给舜,而不把皇位给儿子朱丹时,我懂得了当时尧是怀着要把皇位传给一个有治国之道,对天下百姓有仁爱之心的人的心情。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最好的人就要数自己的亲人了,有什么好处都要先给自己的亲人。而尧却把皇位给了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这足以说明尧是一个不徇私情,有着大公无私的人。
当我读到当尧死的时候,舜为他守孝三年,之后又把皇位让给尧的儿子朱丹后,我心中感到非常地愧对自己的父母。舜与尧没有一点血缘关系,都能这样地尽职尽孝,而我呢,有时连生我养我的父母也会非常不敬,我感到非常地惭愧。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要改去以前对父母的不敬,尊敬父母,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他们!
读了《史记》,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在现实生活中,像古时候那些拥有高尚品质的人,也有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史记写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史记》这本书。书中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如《飞将军李广》、《屈原投江》……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深深的启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两个故事感动了我。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朝廷太史令。当我读到“他在临终之时泪流满面的对司马迁说:‘你一定要完成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啊 !’ ”这时,我的心颤了一下,我为司马谈在死之前还想着著书的坚定信念所感动。“从此之后,司马迁每天都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史料,时时刻刻都不忘父亲的嘱托,专心致志地写作《史记》。就在这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监狱里的司马迁几次想 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又打开了竹简,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虽然司马迁受了宫刑之痛,但他还是忍辱负重,继续著书。“终于经过了十三年时间,司马迁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