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冲突和矛盾的思考和感受,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准确表达书籍的主题和思想,吸引读者对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边城读后感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边城读后感篇1
天高云淡,白塔下,渡口边,一对兄弟,一个女孩,一段说不清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边城》。优美的景色,善良,纯真的人们,故事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究竟是谁的错?其实,并没有什么“为什么”,悲剧的结束,也并不是谁的错。
天保和傩送,两个人同时喜欢上了翠翠,按规矩要不两个人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决出个谁胜谁负,胜的去追求翠翠,而负的退出;要不两个人晚上一起到翠翠家的对面唱山歌,翠翠回唱的那个人赢。两个亲兄弟不可能真刀真枪打一仗,所以只能选择后者。但不得不说遗憾的是天保唱歌不行,也就放弃了,而傩送唱歌时翠翠却因为睡着了,只把那歌声当成了一个美好的梦。
天保为了忘却翠翠成全傩送而随船出商,却因船出事而溺死河中;翠翠经过爷爷点拨后知道了傩送对自己的爱,却因女孩的羞涩不敢表达;傩送给翠翠唱了一晚的歌,却因翠翠没有给他回唱再加上哥哥天保的死让他不知怎样面对翠翠,所以也远行了;爷爷为了翠翠以后的幸福忙前忙后,却因整个事情变成这样又加上岁数大了,最终在暴雨将停的清晨离开了人世。
最后,只有翠翠和她的黄狗,守着渡船,等着傩送的归来。
想来想去,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谁的错。老话有一句叫“这都是命。”是啊,翠翠的爱情变成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命呢?她的爱情中,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一点阴暗的东西,但结局却是这样,能说什么呢?认命吧,顺其自然就好。其实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当傩送和翠翠的爱情经过时间的考验,两人再次相遇时,应是人间最幸福的事了吧。而如果因为时间的推移,感情淡了,没了,又是什么坏事呢?这段感情的结束,不也是另一段感情的开始么。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许多却仍没有发生动摇,很不错;如果随着种种事情,感情散了,互相觉得不适合了,分开,也挺好。
还记得《非诚勿扰Ⅱ》中芒果和李香山离婚典礼上的贺词:散买卖不散交情。两个人分开后,之间就又是另一种感情,有什么不好的。
其实,感情,没有什么是与非,没有什么对与错。
其实,感情,真的顺其自然就好。
边城读后感篇2
凤凰古城的盛名已经流传已久,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的地方。我虽没有到过这个美丽又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但却能从沈从文的笔下真切的感受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还有那里最可爱的人。
?边城》是一本很薄的书,但书里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书的规模。据说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了这本书后,就毅然决定要到那个动人的地方看看。的确,我也是逐渐被这本书带到了那个古都。凤凰城位于湖南境内,那里有着秀丽的景色。沈在文中的开端部分对其美景着以浓墨饰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起初我认为这本书就是对凤凰美景的的大加赞赏和细致描写,但读到后来,我才读出了其中的韵味。故事的发生很自然,一个山水之城当然要渡河,一个撑渡船的传奇老人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故事是从小溪开始的,在湘西边境上,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一条小溪,溪边的白塔下住着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黄狗。这两个人就是故事的主人翁,老人在溪边呆了50年,用勤劳的双手帮助要过渡的人,他却总一本正经的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他从不收客人的钱,每次都把别人留下的硬塞回去,淳朴极了,但还是那样快乐的生活着。小女孩自然是老人的外孙女。其实,小女孩是个私生女,她的母亲因为在那个时候是很大的事情,所以不能承受压力,自尽了。女孩便随着爷爷长大,一晃也有15了,她,名叫翠翠。
文中写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很多都是地方的习俗,每逢过年过节都会举行一些活动。出现最多的要数赛龙舟,大概因为小城在溪边,所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赛龙舟成了人们的一个重要娱乐活动。气氛当然比现在的要浓厚得多,虽然并不是很正式,但热闹非凡,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燃着鞭炮,擂着鼓,水里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潭射去。”作者在文中有很细致的描写,可见笔者很仔细的观察过这些,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喜爱。的确,山清水秀,人又那么善良和纯洁,真的很令人向往。文中还有很多对当地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场景的描写,极为细致,比如他们做一些当地传统的食物,看起来都十分有趣。小城是宁静的,日子不算红火但恬静的生活羡刹旁人,无忧无虑。当地人很多都擅长驾船,泅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歌喉。虽说不能跟歌星和歌唱家相比,但作为民谣,还很有一番风味。无论大人小孩,都能来上两首。祖父常常就这样带着孙女唱着,唱出他们快乐的生活和无限的满足。当地还有习俗,如果哪个小伙要是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就在她的楼下唱歌,如果姑娘喜欢,那就成就了一段姻缘。
故事的发展是随着翠翠的长大而延续的。在小城里,有个掌水码头叫顺顺,过去也是个闹革命的,后来回到家乡把积蓄的钱埋了一条白木船,代人装货在茶峒与辰州之间来往,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有了大小四只船。这个人大方洒脱,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很喜欢交朋友,对人十分慷慨,很乐意救助一些失意的人。在城里,他还算个人物,遇到很多问题大家都会来请他出面解决,而他总能应付得游刃有余,因此博得大家得信赖。说了他是为了介绍他的
两个儿子,大的18,小的16,都很结实能干。大的名天保,小的名谈送,大家都叫他们大老和二老。这两个人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顺顺的两位公子都是能干人,在城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两人壮如牛但性格却各不相同。年纪较长的性格如其父亲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纪较幼的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比较象他们的母亲。兄弟俩的为人都很好,因此很受小城人的喜爱,哥俩的关系也处的很好,这是一个很和睦的家庭。
儿女大了,家长自然是要为子女作主婚事的。先出场的主人中,翠翠的年纪与这哥俩都还般配,且翠翠也大了,人越长越漂亮实在惹人疼爱。于是故事就这样发展开来。翠翠虽说只是哥渡船老翁的孙女,但人长得乖巧,并且很懂事,家里得家务也做得,所以受到年轻人得青睐。顺顺得大老很早就相中了小女孩,并且也对她表示过心意,只是翠翠没有表现得太热情,所以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在那个时候,15岁得年龄就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真是很难以接受。他们的一辈子通常都会在一个地方度过,也许一生都不会走出那个从小城。旧社会的女子根本没有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小也没有接受任何教育的机会,似乎她们的出生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男子,很多甚至连自己选择的机会也被剥夺。就是一场赌,如果运气好,兴许能找个好人家,一旦被命运捉弄,那么等待她们的将是一生的痛苦和煎熬。好在老翁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翠翠不中意的人他并不勉强她。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二老身上,在翠翠还很小时,他们就见过面,并相处不错。翠翠大了,就更招人喜爱,所以二老也对翠翠动了心。由于顺顺家在小城上还算不错,因此就早有人上门相亲,人家甚至准备了彩礼,一座磨房,但二老并不所动,表示希望成为渡船的接班人。哥俩爱上了同一个女子,也许你会以为他们会自相残杀拼个你死我活,可是没有,哥俩的情谊和理智占了上风,他们希望公平竞争,看谁能得到翠翠的芳心。大老的诚意已经上升到提亲的地步,但老翁知道翠翠对大老没有心思,所以都回绝。至于二老,作者在文中埋下了很多伏笔。二老的为人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