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才能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篇1
老师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在每堂课上获得了知识就是成功的,一味地把知识当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方面。
获取知识是最终目的吗?
孩子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怎样考核孩子学到了知识与否呢?就得靠提问、作业、测试等方法来检验,所有的表现优秀则是学到了知识,否则就是没有。这就很容易误导老师把注意力都关注在作业、考试分数高的人身上。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记住: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永远是新的。
?易经》第一卦《乾卦》中象卦第一句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乾卦的形象就像天一样,天的运行是刚健的,所以君子需要自强不息。后半句还有一个字——自,说明一个人要变强,一定得自强,别人不能让你永远强下去的。这跟孩子们的学习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是老师、家长催着他们去学习,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发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持续保持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认识方面的考验。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很多老师认为:我把知识传授给我了学生,他们能考出一个高的分数就是功德圆满,这样的老师仅仅把“知识”当成了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知识”只是让学生们“知道”了某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等等,如果仅仅停留于此,他们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老师要做的就是不让孩子脑海中的“知识”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要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让学生在平时的.脑力劳动中,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学习语言的事例,他先讲述相关词和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感情色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词语,只有当孩子们思维活跃和丰富起来,思考能力真正被培养起来,才能尝到思索的无比快乐和认识的极大喜悦。这样才是把获取知识这个目的进行延伸,变成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篇2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确实受益匪浅。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读完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多年来深深困惑着我的问题突然间有找到了方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放学、回家,晚上回到家可能还有些琐碎之事要处理,有时候忙起来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苏霍姆林斯基讲到,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才会在这门学科上下功夫。作为老师,自然希望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才能主动地思考、学习,从而学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你任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很多家长都说,看到孩子回家先做哪一门的作业,就说明他们最喜欢哪门功课。我调查了一番,学生们确实是把自己最喜欢科目的作业放在第一位。因此我特别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善作业的形式,适当减少了作业量,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越来越多同学开始把语文作业放在第一个做,语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精神为之振奋,其中,有很多例子很值得我们借鉴,效仿。读了这本书,感觉苏霍姆林斯基带给我的收获实在太大,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篇3
近几日,又再次翻阅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教师,也会被学生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家务上了。与书籍的接触越来越少,不管是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自己的知识面,都逐渐狭隘,真是惭愧不已。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怎能不与时俱进呢?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步骤,多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综合性的各方面书籍,真的很有必要。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篇4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完成。这是我读的最慢最慢的一本书。因为书中每一条建议都需要我在需要长久的学习实践中消化吸收。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为教育教学中的实力,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思绪万千,大师为我们指引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今天我从以下两点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问题,我曾经泻过气,也曾经怀疑自己能否能胜任。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我们教师就是要努力去做使这个幼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