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得到启发后,都会认真写一篇心得体会,在写体会时,我们都需要流露个人的真实情感,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被迎新生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被迎新生心得体会篇1
金秋十月,是收获成果的季节。伴随着金桂飘香,今天,我们迎来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期14天的军训周。从清晨金鸡报晓始,便有同学陆陆续续的从睡梦中醒来,为这充满活力的一天做好准备。穿军衣,戴军帽,一个个青涩的大一新生立刻变成活力四射,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小姑娘。
“快点,快点,帮我看看纽扣扣好了吗?”,“我腰带系紧没?”随着一声声紧张又期待的的声音,我们的同学终于在篮球场集合完毕。见到身姿挺拔,皮肤黝黑,一身刚硬气派的教官们。
在教官对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训练后,我们前往操场进行20xx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大一新生军训动员会。排整好队列,从观众席上一眼望去,身着军训服的同学们犹如一排排平整,散发着青葱翠绿的小秧苗,喻示着同学们将在这14天的军训中茁壮成长。
伴随着庄重的升旗仪式,我们迎来了领导讲话,热烈欢迎学校领导们的到来和同学们的积极参训。“我们一定遵从教官的命令和服从教官的指挥,做到团结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代表铿锵有力的发言犹响在耳畔,让同学们心里燃起一股油然而生的热火。之后便是军训团团长发言,以简短的话语提及国防的重要性及对同学们军训作出的承诺。军训动员会最精彩的莫过于教官们的精彩表演,整齐的队列、分毫不差的步伐、嘹亮的口号以及令人惊艳的擒敌技巧,无不让在坐的同学们惊叹!由衷的鼓掌。
军训动员会后同学们的军训生涯便拉开了序幕,华广学子以挺拔的身姿站在太阳底下,挥洒出金黄色的汗水。一排排整齐的队列、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句句响亮的口号,正是体现梁公在《少年中国说》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麟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对中国少年的期许。他们此刻是华广最可爱的人!
伴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军训到这里就结束了。即使烈日炎炎,即使汗流浃背,华广的学子也不曾有怨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努力坚持下来。在这11月,在华广遇见最美的自己。
被迎新生心得体会篇2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莘莘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
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长达十二天的大学军训,让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
阳光明媚,学子们都面对阳光在站军姿。北方的太阳,晒在皮肤上是干干的,对南方的学子们来说就更是受不了。晒着眼睛都睁不开。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但无论谁都没有退缩,在跟太阳作战。在站军姿中,学子们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齐步、跑步等训练都是很耗体力的活动,只要认真去做就能走齐、跑齐。内务训练亦如此,就拿叠被来说吧,压被压的时间长,被就薄;扣被扣的时间长,被就能更好成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如此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十二天的军训,对每个学子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在训练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收获呢?但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悟出这其中的真谛,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
军训,相信经历过亦或没经历过的人对它的反应都是累、苦。确实,严格的作息时间,长时间的训练,炙热晃眼的太阳……这让我们这些一向娇生惯养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儿吃耐不住。但是经历过军训的人除了反应苦、累之外,相信还会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这样。
记得高中军训时,我们比这大学的军训还要苦。那时我们就十五六岁,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抓起来去军训一小时,然后再吃早饭,吃完饭又开始训。上午到__点,下午到_点结束,完了晚上还要自习,不说别的就军训时间就够拖累人了。而且,我们南方的气温比北方要高得多,九月份正是我们那儿热的时候。反正军训时你就别想穿干衣服。训练过程中,不时有人倒下,哭的人就了。但是军训结束后,整整一年,我们都特别的怀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新结识的同学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泪,和黑黑的、帅帅的教官在休息时瞎掰,以及时不时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时做做小动作,然后在与教官分别时哭得稀哩哗啦,扯着他的手不让他走。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感人!
现在又经历这大学军训,人长大了点或许吃苦的能力也强了吧,除了太阳猛烈了点外感觉没有以前累。但是军训时间比以前长,与同学教官建立起的感情就更深厚,特别是像我这样远离家长的学子来说,军训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在军训过程中,劳累紧张的训练不仅减轻了我们的思乡情绪,消除了我们的陌生感,更锻炼了我们吃苦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也让我们懂得了军训的意义,增强了爱国意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
被迎新生心得体会篇3
太阳每天的升起,驮住了千万次日落。我站在晨光里,眼看着天色点点亮起。从水墨淡蓝变成干净简明的纯白,风很大把前面女孩帽下的余发擦着白皙的脖颈微微吹起。那时我好像看见了青春的尾巴顺着大风掠过我而去,然而我必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无法回头挽留它。哪怕一步。那个时刻似乎很久以前就被上天安排好了一样,如轻轻的叹息。
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尽管我的余光已经到看好多只微微颤抖的手。我们看到女孩子,下意识地认为她们柔弱,其实不是的。每个人都用着劲,不服输又积极又认真地想把队站好,就算大家看上去已经很疲惫了。我多喜欢这种倔强的少年感,好像带着夏天的余温,一点一点穿梭在风里,把我们青春的尾巴拖回身边,一刻也好。
最艰苦的前两天已经过去了,身体却记得坚持背后的艰难。一根神经,一块肌肉,慢慢在躯体里伸张开来,肉体凡胎的人们却都选择了缄默。不是不能喊累、喊苦,也不是不能抱怨所有的委屈,是我们生而为人,本就该挺直腰板,目视远方,也应该吃得起苦咽得下气。这是作为人该有的尊严,我一直相信。
年轻本该无畏。杨晨是在《生活启示录》中说过:“那一年纯真得洒脱,我们认为年少轻狂就是胜者为王。”而我以为,年少既要有无畏的内核,也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胜者的气势,更须在生活的磨合里碰撞出成年的谦逊稳重,慢慢的长成大人模样。
我总以为一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所作的选择。这来往的同学教官助教都因为土建、军训、湖理而走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说是命运转折点里微小的一笔,却给很多人的九月留下了相同的色彩,很多细节也就此深深潜入记忆里,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我始终尊重我选择的所有性格,正如我尊重军训的所有安排。一个人得学会为他的选择负责任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成年人。
落笔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是晚训归来,多数人讨厌晚训总觉得枯燥无味而在我眼里,总是代表了沉静的意味,我们总是在夜色里更擅长思考,把白天持清的思绪重新梳理。在晚训的疲惫里,我反而寻找到精神的可遗和感动的脉络。灯光昏黄,灯下却站了拼命点亮生命之树的年轻人,他们不服!他们要赢!我又想到_年朱自清先生与荷塘,说从递隙里看到了渴睡人的眼。那时他们的眼里没尽数,连灯光都看得破落零散。而我们这代的年轻人,却能在同样的灯光里看到温馨和光明,国家仍忆苦思甜,保留军训的惯例,不正是为了让眼睛清明,再不渴睡吗?
我辈岂是蓬荡人!时代是惯用毒辣的眼光审视批判着它的孩子们的,作为新征途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