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提笔通过写心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好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方法,心得体会的格式要求不多,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大家内心念头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书面文稿,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心得体会篇1
今天下午有语文课,老师说今天的这节课要写作文,同学们都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因为每次写作文,同学们都因为找不到题材,所以作文也都写得枯槁无味了,这不都又在寻思这次要写什么作文啦。
“叮铃铃…”随着上课铃的响起,老师步入了教室,站在讲台上,向我们看了看,说到:“老师要去开会,请同学们认真的遵守纪律,不要捣乱。”咦?老师不是说这节课写作文的嘛!怎么又去开会啦!老师刚走出教室,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伸出头往窗外看了看,直到老师消失到教学楼的尽头,才松了一口气,不一会儿,教室里就闹翻了天,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带几个人站在讲台上竟学起了济公,搞的我们班的人都哈哈大笑,有的男生站在桌子上大叫起来,有的女生在制作手工,有的调皮小男生悄悄的躲到女生身后揪起了女生的辫子,起得女生脸红脖子粗的,可这个调皮小男生就幸灾乐祸的会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起了乖乖男,有的则受不起这般“鬼哭狼嚎”捂起了耳朵…
不知谁大叫一声:“老师回来了!”同学们迅速会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了课本装样子,还不时瞟一瞟窗外,老师进来时,同学们把头低的更低了,等着老师的批评,谁知道老师竟然说:“你们玩的开心吗?这次我就是让你们玩的。”老师刚说完,同学们便叽叽喳喳的在下面讨论开了,都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然后又迅速停止了讨论,都像犯了错的小孩子,等着老师的批评,老师见我们这样便笑了起来,说道:"呵呵,我这次的目的就是:请你们以“老师不在的时候”写一篇作文,怎么样?”哦,同学们顿时都明白了过来,原来老师是在为我们找题材啊!
教室里写作文的沙沙声立刻像交响乐似的响了起来,下课时同学们都把作文教到了老师那里,老师满意的笑了。
这真是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啊!
语文课心得体会篇2
还是和往常一样,那个教室,那些人。那个老师,那节课。
只不过,我们都安静了许多。没有了往日的喧哗,没有了老师的训斥。“安静些”,没有在这节课上出现。专注地盯着黑板,认真的听着老师讲的一字一句。
刹那间,看到老师的眼睛红了。这还是我们认为最严肃的老师吗?是因为我们的突然安静,还是因为这是最后一节课。没有多说什么,还是在珍惜这最后的一分一秒。
听着老师在讲,一句句话、我们不再是认为这是唠叨,而是一句句最贴心的话。鼻头酸酸的,眼泪止不住要留出来。告诉自己,最后一节课,要开心。
认真的注视着语文老师,两鬓微白。接了我们这届后,又苍老了很多。心痛,无瞬间蔓延。
下课铃响了,不知为何。不在认识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而是感觉好悲凉,好想,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呐么,我们就一直可以和这些人、这个教室、这个老师在上这节最后的语文课。
天不由人吗?下课铃声还是无情的响了。想得透彻人心。
最后一句老师再见。用尽了全身的感情。最响亮,最动人。
唯念,我们都要记住,好好地。
语文课心得体会篇3
20xx年11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首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评优大赛活动。这次活动由省教科所承办,交大二附小协办,在省军区招待所召开,大会为期两天,主要是观摩学习来自全省各地12名教师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那一节节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对这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评优大赛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1、别具一格的导课
课堂教学的导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课,会牢牢吸引学生和听课者的注意力。这次听课,12位教师的导课都各具特色,有的教师的导课方式真的是别具一格。例如咸阳市三原县中山街中心小学的梁娟老师,她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之一《游园不值》。梁老师给自己的外貌编了四句打油诗:“身材矮矮圆圆脸,头发长长小小眼,鼻子不高嘴巴大,说话温和很可爱。”让学生猜猜描写的是谁。其实在她简单的描述中,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很容易就猜到是老师。然后梁老师说自己很喜欢与孩子交朋友,比比谁会背诵古诗《村居》、《春晓》,在自然的交流和争先恐后的背诵古诗中,引入到新课《游园不值》教学中。这样的导课可谓一气呵成,幽默风趣,非常独特。还有的教师用猜谜语、看图画、唱歌等方式导入新课,为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听完这些教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她们在课前都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比如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有关的知识,课堂问题预设,课后的拓展延伸等。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的张蕾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时,抓住课文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和海鸥的外在表现来引导学生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感受老人与海鸥的亲情。张老师搜集了“海鸥老人”吴庆恒在翠湖边喂海鸥、看海鸥的视频以及老人的塑像,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西安交大附二小的尚普娟老师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迟到》一课时,抓住了文本的题眼“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反复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父亲的“严”和“疼”,理解作者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激之情。
3、合理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些教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延安市延安小学的冯莉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一分钟》时,通过游戏“一分钟记忆王”和“感受一分钟”的设计,引发学生知道一分钟是长还是短,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理解主人公元元因为贪睡一分钟,结果迟到二十分钟的事实,体会元元迟到后的焦急、悔恨、沮丧的心情。冯老师在拓展延伸时,能够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元元迟到了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里,老师和同学们在做些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宝贵和守时的重要。
4、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商洛市镇安县城关小学余紫燕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小稻秧脱险记》这课的第二课时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的1、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并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再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再放声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收获,又分角色读文,品读重点句子,理解小稻秧的无助和杂草蛮不讲理以及喷雾器娥作用;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理解杂草遇到喷雾器后的样子,理解词语“纷纷”,让学生深切体会杂草的情感变化。余老师又引导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再一次情境朗读课文。整个课堂,始终是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教,自读自学。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内容。
5、培养习惯、教给方法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