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2-05 作者:Brave 心得体会

我们写心得体会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内心感受进行梳理,为了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大家可以写份心得体会,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8篇

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篇1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的开始,又是一切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 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自己本 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

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篇2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今天,这种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目前,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给老师取绰号,当众与老师顶嘴,甚至侮辱谩骂老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看了真让人痛心、担忧。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开展孝亲敬长,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中小学生进行孝亲敬长的道德,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学校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渗透孝亲敬长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行动中表达自己的关爱。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布置"亲情"作业,象"祝福长辈生日"、"筹备温馨晚餐",在母亲节、老人节、教师节组织学生与家人、亲属、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送自制的小礼物等。在班级开展感恩班会,举办孝亲敬老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在学科中渗透孝亲敬长。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老师的导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孝亲敬长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如思品教材中《家庭剧场》、《青春故事》,语文课本中《背影》、《我的母亲》等,教材中人物的言行为学生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会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3、舆论要大力宣传孝道。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孝亲敬长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可以开展以"孝亲敬长"为的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还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自己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孝亲敬长应加强家长工作,家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孝亲敬长的楷模。家长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耳濡目染,也会逐步养成孝亲敬长的好品德。

2、要从小事着手培养孩子孝亲敬长的行为习惯。如: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时,孩子就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安慰父母、接待客人等。要求孩子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利于孩子养成孝亲敬长的习惯。

3、家长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平时应经常到学校,与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才能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篇3

在我校校长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校教师参加了“相约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人生”讲座,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事也叩开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引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对孝道的理解和思考。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听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