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行心得7篇

时间:2023-02-08 作者:betray 心得体会

为了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心得体会,我们要认真梳理自己的思绪,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认真分析事情的发展过程,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家校同行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校同行心得7篇

家校同行心得篇1

今天是12月10日,再过3天,便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悼念日――一个令全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那是全中国人永远的痛,那是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上永远的伤痛。

七十五年前,日军攻入南京,在之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无数起血腥事件,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难以幸免,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大火连天,几日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我们仍无法忘却那惨痛的历史,对于这段血腥的历史,我们想搁置都无法搁置,当年日军的兽行难以想象,他们的残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产生了深深的烙印,时间的流逝也无法淡化我们对当年日军的痛恨,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应有的情感。

可能有些同学认为再提起这事儿有点多余,可“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国耻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铭记在心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对此事件的态度。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的教训,所谓“亡国先亡史”,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尤其对近代饱受侵略的中华民族,此外“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虽说是悲惨的,但也反映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要弱于日本,这就为日本侵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以前一直视我们为“东亚病夫”,也就是我们太弱小。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才能使我们不被外人所欺负,不重蹈历史的覆辙。

警钟长鸣,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承担起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为国家的强盛和复兴而奋斗。从我们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写每一个字做起,让我们努力学习,为自己,为祖国而奋斗吧!

家校同行心得篇2

“读书”这两个字顾名思义就是阅读书籍。阅读书籍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书是大树的根系,没有根的营养补给,那么树就是一堆枯木;书是帆船中的帆,没有帆的协助,就是一艘没有价值的船。而我们就是离不了营养补给的大树,离不了帆的帆船。而且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好书就是世代给予精神补养的经典书籍,好书就比如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小说《狼王梦》等。在这一本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孙悟空被誉为美猴王,果不其然,一路和师弟一起共同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坎坷。书中又是那样引人入胜。

在这浩如烟海的书中,我更是像只饿狼,贪婪的吃着可口的美餐。有时动物之间的伟大亲情感动的潸然泪下,有时为命运悲惨的卖火柴的小姑娘感到惋惜,有时为诸葛亮神妙算感到惊奇。啊!书籍,你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我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的畅游。是你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更是你荡涤着我的心灵,让我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人,而你,还是我的精神食粮。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富翁不光要有财物的富有,最重要的还要有精神的富有,这才真正堪称富翁。相反,一个清贫的人,虽然没有财物的富有,但是他却有着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富翁,因为他拥有精神的富有。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将是祖国的未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首先自己要有聪慧的大脑,就像战场上拼杀的士兵,战斗前首先要利其器,才能在与敌人拼杀时杀更多的敌人。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变得有知识、懂礼仪、有文采。让那些瞧不起我们中国人的外国人心服口服!

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与经典同行!

家校同行心得篇3

1937年,可能是我印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历史。当我翻开历史的真相,那血红血红的颜色始终让人感受得到那年日军在南京的种种罪恶与暴行。

今年,是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七十年前的场面,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当时,人们还完全不知道眼前有一场浩劫在等着他们。当飞机——日本的飞机在天空中凌乱地穿梭时,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小鸡”总是难逃“老鹰”那尖锐有力的爪子。有多少人在死前拼尽全力地做最后的挣扎,那一双双瞪着的眼睛是那样可怕;有多少人还宁死不屈,最后还是牺牲;又有多少人让自己的儿女转移到安全的地区,自己却牺牲了……可日军,头也不回,继续实行着“捕食计划”。血,染红了整个南京,让南京成为充满血腥的世界。

为了纪念大屠杀,美国一位副总裁自己掏出2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名叫《南京》的纪录片,自元月20日首映以来,已连续播映3天并引起轰动,几乎场场爆满,游客达5千人!

这位副总裁名叫泰德?;莱昂塞斯,他是美国在线公司的副总裁,也是一个篮球队的老板。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萌发拍摄记录片的念头之前,他对南京这场浩劫一无所知!

一天,他在过期的旧报纸上看到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讣告,看了一眼就不在乎地把报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但是,报纸的一角,显露着张纯如的一张照片。“她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在促使我拍一部真实的记录片。”泰德说。他把报纸整理出来,回家认真地看了一遍并且了解了张纯如的资料和她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从而萌发了拍摄记录片的念头。

张纯如从小就和她的父母移居在美国,她的祖父是南京人,所以,张纯如从小就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家庭气氛的渲染之下,年轻时的她决定到各地去采访,想把当年日军的暴行公诸于世。于是,一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轰动了全球,让世界知道并关注这件事。这本书曾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那时她与nba体育明星“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美国最引人瞩目的三位华人青年。可是,患有抑郁症的张纯如在翻阅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里日军的罪恶行为时,再也承受不了,最后用一把枪结束了36岁的生命,她的遗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我真没想到,一个有着家庭、幸福的女人,还有2个孩子,会用这么快地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泰德感慨万千。

影片是由曾获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奖的比尔?;古登塔格和丹?;斯塔曼担任导演,他们想用另一种方式来告诉每个人:战争是多么残酷!演员也是国际有名的明星。虽然薪水很少,但是每个演员都很投入。

该片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中,22名外国人和中国人创建了安全区,营救了25万多人。

制片人在各国各地搜集了材料。里面的几个例子虽然很简单,但却触动了每个人的心:

一位老人,他哭着说:“当我的母亲拽开衣服的时候,我看见了很多血在涌出来,弟弟还小,不懂事,还在吃母亲的奶,母亲的伤口上在血泡泡,我对妈妈说‘妈妈,坚持一下,马上就安全了,坚持一下’说着,她的眼睛就闭上了,‘睡觉’了,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还有一位老爷爷,他说:“我看着我13岁的姐姐,宁死不屈,还打了日军两个巴掌。日本人拿出长刀,活活地把我姐姐杀死了,活活地杀死了。”

这是受灾的群众的说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救助我们的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一位女的传教士说:“我看到远出有一辆卡车,上面有10个小女孩,喊着同样的声音‘救命,救命’。”

“我很荣幸把我和别人的生命捆在一起。”一位男士说。

可日本老兵“爱国”地说:“我们用机枪扫,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死,我们就用刺刀刺。”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

...
《家校同行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