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经过我们大脑的语言组织的,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对于心得体会的写作都会感到烦恼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1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2
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我国民族工作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在中央的部署下,各级各方面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甘肃省委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在研究制定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但从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目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基本要求、实践路径、具体抓手等认识还不够、研究还不深、工作还不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推进慢、实践抓手少等问题。因此,我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中央和国家层面谋划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心共铸”工程。
第一,构建国家话语体系。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目前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总结还跟不上,存在解读阐释不系统、不到位、不权威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培训体系等。为此,建议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作出系统部署,构建成熟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把的民族理论最新成果通过权威的国家话语体系传播开来,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实践性等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保障。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应当及时修订完善,把新时代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民族关系的新变化、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写进去、体现好。内法规方面,建议以章为根本遵循,专门制定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法规,使之成为各级组织的主体责任、全体共产员的行为准则。国家法律方面,建议遵循宪法,对现行涉民族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立改废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到国家法律体系之中,使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使之成为全体中国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形成组织动员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既需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轮驱动”,更需要内外、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的“同心共铸”。因此,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嵌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3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盲从,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价值信仰,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4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传承和发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