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经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及时将感受记录在体会中,其实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内心感受好好表达,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习和爱国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和爱国心得体会篇1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情感符号和文化元素。又是一年端午时,我们要真正品尝端午节中蕴含的文化元素、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托物言志,让爱国主义在“端午飘香”中“飘扬”,强化内心实现“国强民富”的愿景,激励为开创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传承“端午飘香”之“精神”,让民族精神如香囊一样时时氤氲美好。端午本是南方吴越先民祭祀祈福的节日,后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身殉国,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便以端午节进行缅怀。当然端午节亦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人的说法,其中体现着人们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感悟与怀念,无需我们去做深入的考究。往往我国古老节日的诞生都寄托着古人最为朴实的美好愿望,寄托着兴农时、保安康、求风调雨顺的真挚情感。一个能够跨越千年代代传承的“传统节日”,其中必然蕴含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着内敛丰厚的“精神内核”。曾几何时人们以为端午节就是“粽子节”,吃了粽子就代表度过了端午节。无可非议,物质形式是传统节日传承的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者,我们要永远记住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刻地接触、了解、熟知传统节日,在享受“端午飘香”的美味中继承“端午飘香”之“精神”,持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激发传承传统民族节日的活力魅力,让民族精神如香囊一样时时氤氲美好。
品读“端午飘香”之“内核”,让爱国主义如粽子一样久久萦绕心尖。“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传承着的更多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之所以彪炳史册,不仅在于他的词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在于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愤世嫉俗的坚贞气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气势恢宏、历久弥新,是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不朽丰碑。可以说,弘扬爱国主义是端午节的主旋律。当前,党和国家正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的抗疫斗争以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任务,我们要品读“端午飘香”之“内核”,自觉弘扬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怀揣红心、流淌汗水,以坚忍不拔的姿态涉足千山万水攻城拔寨,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以勇挑重任的担当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奉献真情……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如粽子一样久久萦绕心尖。
感念“端午飘香”的“深情”,让家国情怀如艾叶一样刻刻历久弥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传统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留给后人的美丽“瑰宝”。历史告诉我们,形式多于内涵的文化往往总是不会历经大浪淘沙,只有根植情感认同的节日才能最终洗尽铅华。当爱国与端午巧妙交织,当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互通互融合,那种家人共同围坐桌前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便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生动写照,那种共同品读古代先贤爱国诗篇的娓娓道来便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最佳阐释。家国情怀,不仅是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内心深处的感触,更是对家教家风的传承、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胸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承接起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的“小家”义务,才能承担起匡扶天下、济世救民的“大国”担当。我们要在感念“端午飘香”的“深情”中,自觉做到让“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真正把“小家”的爱上升之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中,永续屈原的爱国情结和爱民情怀,让家国情怀如艾叶一样刻刻历久弥新。
学习和爱国心得体会篇2
浓浓粽香情,艾香飘四溢,又是一年端午到。今年与往年不同,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之年,为了完成既定任务,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从端午节中汲取营养,厚植“三个情怀”,发扬“安专迷”精神,履职尽责,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要厚植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儿女最朴素、最忠贞的情怀,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薪火相传,永不泯灭。2300多年前的屈原,在汨罗江畔演绎的慷慨悲歌,穿越岁月长河,激励和感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为国奋斗。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近代以来,无数与屈原血脉相同、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先烈英杰,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以其铮铮铁骨、铁血丹心,换来了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而作为组工干部,爱国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厚植创新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宏远、抽象,是哲人的“终极之问”;当下国人的求索,明确、具象,有的放矢,是不断的改革创新。端午前夕,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收官发射一波三折,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航天战线求真务实的科学求索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另外,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100%国产化。100%背后是我们的求索创新在支撑,同样也是在无数次求索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牢记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推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为乡村振兴开好篇、谋好局。
要厚植民生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一心为民、关爱苍生,他的爱民、忧民、恤民情怀,时隔千年,依然能够引起今人的共鸣。在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最终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虽然一季度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冲击,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正如政府报告中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作为组工干部,要将民生情怀贯穿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和爱国心得体会篇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