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心得体会是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写心得体会是为了不断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变的更充实,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对学校管理的心得体会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学校管理的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校管理实践,使我在学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学校。所谓学校管理,是指学校校长采用管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结合学校人力,通过运用各种资源与策略,达成学校目标,增进学校组织效能,促成学校组织的变革和发展。学校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与指导。一所学校的崛起,核心在于学校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指引学校前进的长明灯。
管理学校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学生利益至上,教师利益至上,学校利益至上,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务实、创新,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易实现的理念来学习;其次是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完善自己,同时要主动接受和吸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学校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迎接市场的挑选与挑战,学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个性,要贴近消费者的感受,以真正的优势为基础,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突现竞争优势。要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何种属性的产品,但都必须适应社会对产品需求的不同特点,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产品来占领市场。
经营学校虽然学校的资产经营是学校产品经营的物质保障。发展,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利于教师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学校经营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整合。总之,校长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远景;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身价。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所学内容用于学校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不足。
对学校管理的心得体会篇2
11月29、30号在泰安泰师附小参加了“泰安市中小学校长师德管理专题培训班”。培训先由市局局长鞠允平讲话,之后听了德州市局工会主任刘民生老师、北京市二中杜福栋校长的专题讲座和泰山区、新泰市、宁阳县及泰山区泰前中学、新泰汶南初中、肥城三中、泰安英雄山中学、东平彭集中学的经验交流报告。两天的师德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加强师德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国无德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百年大计,为本,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名师、人师。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1。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
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教师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教师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教师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像扎根海岛、扎根祖国边疆的那些老师,正是她们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的真谛,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及文明礼仪风采,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时时刻刻注意教师文明礼仪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通过这样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在学校师德建设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对学校管理的心得体会篇3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对于抓班级管理的重视丝毫不亚于抓学习。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下,虽然没有取得值得骄傲的成就,但也是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努力下不断进步。下面我权当是班门弄斧,把我的一些做法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抓好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我认为,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在平时的坐姿行走是否端正,桌凳和卫生工具的摆放是否整齐等等。如有些学生由于习惯不好,四条腿的凳子总是喜欢斜成两条腿、甚至一条腿坐着、摇晃着,这样一不小心就是“咚!”的一声,人和凳子一起倒在了地上,既容易摔伤身体,又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针对这些,作为班主任要严格训练学生的坐立行的习惯,坚决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再如桌凳和卫生工具的摆放,我曾对着学生将一把扫帚比喻成一个人的脚,将扫帚的脚尖朝外,脚跟靠墙,一个挨着一个像小朋友排队一样站在教室的后墙角,从那以后,五六把扫帚整齐地立在墙脚,既不影响通道,也很美观;总之,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各方面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到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在各种比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二、改变思维方法,巧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下课时,经常有小学生跑到我这儿来告状,大多是些张三打了李四一下,王五骂了刘二一句之类的小事,对这些小事应怎样处理呢?我觉得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以前我总是有求必应,无论什么事,总要审判一下,来表明自己对学生的关心,无非是甲先说说,乙再讲讲这种模式。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甲一张嘴则自己是十足的冤枉,而乙则是十二分的无赖;乙一张嘴则自己永远都没错,错全在甲。麻烦就在这里,班主任并不清楚责任到底在谁,想弄清就要去实地调查研究。而结果常常是这样:班主任虽弄清了这件事,但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学生看到老师愿为自己作主,于是信心愈壮,大报告、小报告层出不穷,结果班级成了法院,老师成了院长,如此下去又哪有精力来搞其它工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