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记录心得体会,能够清楚地看到我们不同的感受,为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都是可以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2动态清零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2动态清零心得体会篇1
新版《诊疗方案》提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抗原检测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包括三类: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抗原检测作为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抗原检测的“早”和“快”这两个优势,能够尽早把可能的感染者筛查出来。
“抗原检测应该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抗原检测。”李金明说,核酸检测是判定新冠感染的“金标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当抗原检测是阳性时,一定要拿核酸检测做确认。
“提醒做居家抗原检测的居民,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一旦抗原检测阳性,所有用过的拭子、试管、检测卡一定要装在密封塑料袋,工作人员上门时一定要把这个带走交给医疗机构,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焦雅辉提醒,居民购买自测抗原检测的产品不需要备案,一旦自测发现阳性以后,要及时向属地的社区报告,社区要安排专门的车辆将其转运到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做确认,整个处理要进行闭环,如果核酸检测阳性,进入感染者管理流程。
新版《诊疗方案》明确,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为什么要实施分类收治?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介绍,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主要流行株,造成短期内出现大量感染者。但是在临床上,这些感染者的症状相对较轻,90%以上的病人都是轻症,只是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这些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
“面对不需要住院但又有传染性的感染者,把他们集中收治在医院里将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感染者多了又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因此有必要建立隔离点,把他们集中在隔离点进行隔离,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李兴旺说,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健康恢复,也有利于疾病传播的控制。
“集中管理主要是给予轻型病例一定的对症治疗,因为轻型病例还是有发热、咳嗽、鼻塞等一定的症状,所以医务人员要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等对症治疗。另外,也要进行病情的观察,如果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病情发生变化,特别是有加重趋势的,要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焦雅辉说。
“我们发现,轻症患者很快就能好。只要做好隔离和干预,这样的患者就可以不占用医疗床位,那为什么不这么做呢?”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学院院长吴浩表示,这不是所谓的“躺平”,而是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节约资源。
2022动态清零心得体会篇2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梁万年表示,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并不意味着我国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无效。但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数大,对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情况,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尽快控制疫情,避免造成持续性的社会传播。
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包括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隐蔽性强的特点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
如何更加全面、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
“关键是如何早发现,以及发现以后如何快速采取措施。”梁万年说,“快”和“早”非常重要,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监测,并且做实做细。一旦出现疫情,必须快速出手,拿出和病毒赛跑的态度采取措施,怕的就是存在犹豫和侥幸心理。快速的同时,还要强调精准。要进一步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分管控区、封控区,精准进行相应的干预。
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策略一方面要快速识别、处置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链。另一方面也要求精准防控,也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前公布的新版诊疗方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对轻症患者的关注和管理,而是在资源配置上作出调整。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抗疫是与时俱进的,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梁万年说。
梁万年表示,从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来看,人类最终一定能战胜疾病。“这个胜利什么时候到来?要看我们的科技手段、防控策略和措施等一系列要素。在和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一些抗病毒药物也正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等等,都是我们的希望。当前,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
2022动态清零心得体会篇3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沉着应对,各级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回望过去,4.2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19个省份对口支援,从全国调集约4万名建设者奋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实现差异化精准防控;社区防控筑牢防疫第一线,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一月之内,核酸检测能力翻了数倍;全国10余个省份、数万医护人员八方驰援;员亮身份、见行动,向社区一线报到;7万多张方舱床位迅速投建,184小时交付万人“大方舱”……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员干部、志愿者尽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