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2-22 作者:Youaremine 心得体会

写心得是把得到的启发与收获,或者自己的一些看法记录下来,想要给人带来更多思考,我们需要认真记录一篇心得,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从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参加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短短的7天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及省教育厅对农村教师的重视,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参加短期培训,感谢继续教育领导及老师们。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让我们这些来自于农村的老师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省内外教育心理学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初中心里健康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先进心理辅导教学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训也一定会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有极缺乏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这些在家兼职的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心理辅导课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心理辅导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心理辅导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我自我反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对心理辅导含义的理解,以及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和心理辅导方法的正确性、妥善性,课堂观察或是深入学生心里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没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 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将近半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经历了太多的激励。回头去看看自己在十天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这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篇2

1、要让孩子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要让孩子树立高远目标

初中阶段,要让孩子对自己要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能力,结合他(她)的兴趣,去设定目标。有目标有理想的孩子,会让自己提高的更快,学习上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能进行自我勉励。

3、关爱、理解、支持孩子

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的进步,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

4、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说出他心里的困惑与疑难,让孩子自己把心里的不痛快与不开心说出来,让孩子把自己学习上的困惑与郁闷说出来,能让我们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5、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初中三年是比拼智力和体力的三年,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孩子的营养。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锻炼,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篇3

时间犹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青春已逝、时间已消。在时间飞快流逝间,掐指一算,我踏入小学教师这一行列已有17年。17年的教学生涯,我伴随着教育改革走过了教育事业的风风雨雨……

刚参加工作时,我认为“上课”简单地说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后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回首我们县教育改革路,几多感慨几多快乐,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探索,我的心灵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和磨练,尽情体验着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种种希望与激动,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小插曲,也曾有过不少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呢!下面就教育改革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吧。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记得刚踏入教师行列时,我是在村小学教学的,对教学一脸茫然的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有经验的老校长。老校长满脸微笑的对我说:“小梁,你不用紧张,上课很容易的,老师讲学生听就行,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就能上好课。”这样的教学思想一直跟随了我几年。但是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袭来,再加上我来到了中心校上课后,使我立即觉得自己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育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为了让我县所有老师都迅速转变角色,教育局组织了许多培训,如新课标培训,参与式教学培训等,通过参加这些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课堂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更好的体现这一课改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多提问这些学困生,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1、“慧眼识泰山”——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

当好一名小学老师并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慧眼,还要有一对兔一样灵敏的耳朵,才能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自己的观察随时按需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当“警察”的角色,时刻抓出课堂上一些不听课的“不法分子”。因为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不是长久的,虽然他不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动作的习惯还是有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眼观六路,

...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