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学习或者生活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在对事物的经过有足够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动笔写心得体会,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课例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课例心得体会篇1
近期我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对如何学习、落实语文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1、和此前的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读课标,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之后,就要“对标”,找差距,确定改进教学的方向。
2、新课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和旧课标是几乎一样的。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来编写的。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推进,就能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3、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立德树人是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在语文课中不是贴标签,不是过分的教化,而是熏陶化育,润物无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个意识,语文课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4、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中的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特别提出要重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护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课标还提到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在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的,要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如训练写作,不只是为了学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来训练思维。新课标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部分,对改进语文教学是有重要启示的。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要特别强调“文化自信”。如何立国,如何凝聚和振奋国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部分,挖掘优秀的成分,处理好创造性地转化跟创新地发展的关系。
5、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即“任务驱动”。6个“学习任务群”下面分学段列出很多学习任务,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学习任务,组成教学的单元。
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都是采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计和“典型任务”相配合学习情景,即所谓语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在我们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它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设计、引领、总结、提升等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读书和讨论,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6、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是课外阅读。课内只需要点拨一下,引发兴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语文课例心得体会篇2
由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20xx年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丽江市一中举行,来自全省各州市的18位一线教师参加了激烈而精彩的比赛,比赛旨在全面展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由各州市选派的1300余人参加了大赛的观摩活动,我市教研室分别安排了芷村、冷泉、水田、鸣鹫、老寨等5个乡镇中心学校的一线教师共7人参加了此次大赛的观摩活动。
我有幸参加本次活动,从中倍受感触,现将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几点收获作简要介绍:
一、比赛项目及日程安排
每位教师的参赛内容为五项:
(1)课堂教学展示(60分):上课内容为阅读教学,具体篇目自定,不限版本,不限年级,上课时间40分钟。(10月23日上午25日上午)
(2)书写展示(10分):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4个四字词语(含成语),时间在3分钟以内,具体内容现场抽签确定。(10月25日上午)(10月25日下午)
(3)诵读展示(10分):课内、课外内容不限,诵读形式鼓励创新,时间在5分钟以内。(10月25日下午)
(4)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考查内容涉及小语教材相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综合知识及技能。现场抽签选题,在规定时限内现场答题。
(5)才艺展示(5分):内容、形式自选,时间在5分钟以内。(10月26日上午)
以上五项内容按顺序逐项进行展示,分数的相加即为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
二、比赛方法及原则
参赛选手所有比赛项目均采取临时抽签决定比赛顺次,评委(7人)对参赛选手各比赛环节实行现场亮分,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让参赛选手一展风采、观摩教师身心备受洗礼。
三、奖项设置
奖项设一、二两等,并增设书写展示、美文诵读、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才艺展示等四个单项特等奖各1名。
四、观摩后感
(1)课堂展示。老师们的课来看,有几个共同点:
1、都能以朗读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无论从读的人次、遍数,还是形式上都很多。
2、老师们都注意到了自身的示范作用,注重细节。我发现苏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视字的书写。
3、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老师们的课都能围绕目标进行设计,从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高。
4、大部分的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设计的活动读书、思考、表演。孩子们思维活跃,兴味盎然。例如:在本次课赛中,有几位参赛选手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借助背景音乐有效的增强了教师范读的效果,能将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2)书写展示。每个选手听写4个成语,共16个字,再用3分钟把它们展示在黑板上。说实话,看到他们的粉笔字,我自愧不如:有的线条流畅,笔画之间呼应连贯;有的遒劲有力;有的布局美观,疏密有致;而大多数选手的作品是集几个优点于一身。我们中国的字,写好了就像一幅画。在以后的课堂上,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