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心得体会之前是需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的,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是要有能够引人深思的观点和价值观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
学校在寒假期间组织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的神圣还在于在我们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我的灵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恐怕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的确,在一个个鲜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在“教师”这个称号面前毫无愧色。“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高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2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醍醐灌顶的觉悟,是甘露洒心的畅快。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为了能更好的促进今后的工作,现浅谈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故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思想、机智、技巧、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中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困惑与迷茫中读读此书犹如雪中送炭,也引发了我对的一些思考。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也得到许多块玉——可爱的学生们。但是几年后,并不是所有的玉都能雕琢成令人满意的作品。恰恰相反,我们常常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良好的意图,变成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是的悲哀。我们于是抱怨学生,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今天想来,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在雕琢手中的玉时,用的却是一柄锄头。我的工作没有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我对学生用心的,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学生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结果可想而知。李镇西老师的手法自然而无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是最美妙的境界!
是的,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才能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维。“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是不争的事实。的过程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不能老用成人的思维、意愿和标准硬是强加给学生当做,硬去要求和束缚学生;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成了锄头,即惩罚措施等,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一切“语重心长”甚至强制措施的都无济于事。
以前,我在孩子中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只有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才会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卓越……我想,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他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我才明白了什么是锄头,什么才是真正的雕刻刀,什么是的最为美妙的境界!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爱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回顾我的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觉得自己总体还是要有更大进步的。但是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很宝贵的东西。
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长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爱心,也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感动。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高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3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