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学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时间:2023-05-04 作者:Kris 心得体会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需要把大家的主观感受写出来,通过写心得,我们的个人觉悟和写作水平是能够得到提升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合学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合学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合学的心得体会篇1

?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的理念范畴。

1、养成,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并让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合学的心得体会篇2

养成是家庭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的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使我国著名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合学的心得体会篇3

在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健康”一词进行详细地描述时,我不禁感慨,这往往是我们如今的者最疏忽的,却是最重要的。

他说:“连续几小时地坐在气闷的教室里,从事单调的脑力劳动,缺乏多种室外的活动,总之,处在一种‘氧饥饿’的状态中,孩子们整天呼吸着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空气,学生长久地坐在充满二氧化碳的房屋里,会引起内分泌腺的疾患,而内分泌腺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所以,平常要多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

一、做好两操。学生每天都要做眼保健操、早操,这是他们运动的好机会。要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让学生做好、做到位,并且能让他们有保护

...
《合学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