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可以锻炼我们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梳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我们才能写出令读者满意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谈成长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谈成长心得体会篇1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科,既有小学科的劣势,也有大学科不具备的优势,我们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妄自菲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对待工作、生活和专业发展的态度。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与新课程共成长,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生存态度。可以说,生存态度决定专业命运。我们可以把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生存态度分为五种,同时由于这五种态度对于一个教师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因此也可视为信息技术教师发展五步曲。
一、工作态度:付出一点勤奋,收获一份认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既要上课,又要维护机房、管理多媒体教室,有的甚至还得给教师们做课件、拍照、干教务等。借用某教师的一句经典名言,“只要和电脑有关的都是我们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只要是在自己的工作职责之内,我们都应竭尽所能干好。工作勤奋,得到学校和领导的认可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学校,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被安排干日常事务,根本没有上课的机会。所以,年轻教师不能好高鹜远,应以百倍的勤奋赢得学校的认同,进而走向教学岗位。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这是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态度:听进一句批评,赢得一些反思。有的教师不虚心,觉得这个上课不行,那个能力太差,总之对谁都看不上眼,更听不进一句批评的话。如果以这种态度教学,再优秀的教师也要退化成平庸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学习、借鉴本组内教师的教学经验,还要经常走出去,到其他学科组听课、取经。在日常教学和研讨活动中应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甚至批评,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日积跬步、以至千里。谦虚谨慎、审视自我,这是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本分,更是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学习态度:学习一点理论,写出一点东西。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要想崭露头角,关键是自己要有足够吸引人的内涵。无论多么忙碌,也别忘了学习,特别是理论,多关注新课程发展动向,勇敢地拿起笔写点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哪怕你干得是多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捧出一篇发表的文章,都会令人刮目相看。这就是科研,一点都不神秘,只要坚持学习,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人人都会成功。排除繁杂事务的干扰,做一名学习型教师,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教学,终将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完成一个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蜕变。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教师不但自己感到生活有品位,克服了职业倦怠,找回了职业幸福感,还会让同事和学校领导刮目相看。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脱颖而出的敲门砖。
四、专业态度:分清工作主次,着眼专业发展。有的教师抱怨整天忙于打杂,不是给这个修电脑,就是给那个装软件,谁都不能得罪,总之没时间研究教学。那么,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既然上课,那么就应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次要事务都可以暂时放一放。如果分不清主次,即使你废寝忘食地“工作”,恐怕也出不来成绩。对教师来讲什么是成绩?教学能力的提升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最大的成绩。如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等到论文评选、优质课评比等业务活动时,只能眼看着机会擦肩而过,到时候谁也帮不上你。权衡轻重,分清主次,着眼发展,这是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五、学科意识:树立“维权”思想,共推学科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维护教师的学科地位,保证教师的专业生存和发展。针对亟待解决的教师专业化问题,有专家提出:“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具有承担这一责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而推动学科建设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基础。综观信息技术学科的整体现状,信息技术学科地位和教师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很多学校没有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教师职责不明确,很多人兼职电教、教务等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充当了“万金油”的角色。
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整天被各种与教学不相关的事务淹没而不能专心教学,又何谈信息技术学科地位、教师专业成长!这虽是一个严酷的现实,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这一问题主要源于学校工作长期的惯性,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建设认识的不足。我们应该在做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自下而上向学校领导施加影响,争取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其实,我们仅仅是要求和其他学科教师平等的工作环境,为的是能专心做好教学,但是,这点基本权益若想得到保障,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集体努力,需要课改专家的关注以及行政部门领导的理解与支持。重要的是,这是推动信息技术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谈成长心得体会篇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次集中培训,当我听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讲座《盘点成长路上的关键词》后,感触颇深。虞老师的讲座,精彩纷呈、行云流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人增长见识。虞老师用8个关键词串起了自己成长路上8个最为关键的原因:机会、导师、公开课、比赛、研究、勤反思勤动笔、否定与超越、悦读一切。正因为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些因素,让自己由一位无名小卒走到了小学语文的高端舞台,并还将继续活跃在备受瞩目的舞台上。
对于每个人来讲,机会是平等的,只看自己是否会把握、会珍惜而已。虞大明老师盘点自己的成长之路,告诫我们:承载着理想登上舞台,把握住机会走向成功。我在实验小学工作已是第七个年头了,这七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