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5-11 作者:Cold-blooded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生活中用于记录感受的书面文体,只有融合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思考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心得,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6篇

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篇1

导诊台是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工作模式,主要目的是方便患者就医,为患者排忧解难。进入医院的门诊患者第一接触的医务人员就是导诊护士,她们的举止言谈将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这里开始。导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顺利、及时、准确、满意的就诊,是医院服务质量水平的一种表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敬业,文明礼貌”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要围绕以患者的需要进行,要不断拓宽医学视野,改变陈旧观念,加强导诊护士的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素质。

要求

1.职业道德:敏感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心,沉着稳重以及有条不紊的应变能力。 处处为患者着想”的理念,明确导诊工作是为患者排忧解难,方便就医,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准 ,一切工作围绕以患者的需要进行,把以往导诊单纯为迎宾、指导就诊、健康教育、候诊区叫号等较简单的做法,转变到主动发现患者需要,主动进行帮助。对老、弱、残患者从看诊、检查、领药进行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同时切实做好医患沟通。患者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好的服务和尊重,我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交流中要提倡注意多用“安慰性、赞美性、鼓励性、询问性”语言,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次说清告知,一句“再见”送行,使患者感受到亲切、温暖、真诚及关爱。

3.敬业是护士对工作认真的综合表现, 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导诊工作做好。导诊必须热爱导诊工作,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医德医风,主动热情帮助前来就诊的患者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要做到这一切,并不是一句空话就算,还要在行动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总之,要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作灵活处理,要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对工作,对患者的极端热忱。

3.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热情诚恳的语言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美好的语言不仅能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更将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诊护士的语言表达一定要音质清晰,声音洪亮,措词准确,简明易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一要听清,二要领悟。为了避免误差,甚至还要反复询问,绝不含糊。在门诊会遇见这种情况:患者由于没有听清或没有说明,结果走错地方,造成患者时间的浪费和体力消耗,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很恼火,甚至加重了病情。由此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健康人,而是疾病缠身、精神相对脆弱的人,即使是些小问题也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这对反应迟缓、听力差及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导诊护士在工作中要灵活地使用普通话和地方话,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语言和善并充满关切和体贴,同情和尊重,不厌其烦地解答患者的一切问题,以此树立一个良好的导诊者的形象,给患者一个亲切,和蔼的印象,使其对医院树立起信心。

3.3有天使的形象美形象不单指身材,相貌和音色等客观因素,更指仪表、姿态和表情等主观因素。举手投足,扬眉舒颜直接影响到工作信息的传递接收。导诊者必须有端庄的仪表,举止文雅大方,工作中表情自然,面带微笑,但不宜勉强,否则显得做作和浅薄,降低客观形象的优美程度。护士的完美形象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中,而且贯穿于整个角色中,只要充当护士角色,就必须讲究护士形象。例如:与患者交谈时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多、动作过大,或两条腿轮换抖动,将给患者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就难以建立。护士在患者面前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没有休息好也要精神饱满,即使心情不愉快也要心平气和,护士的动作表情、精神风貌,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个人的行为和性格爱好,而应归结为美化天使形象的手段,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赞许。

3.4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应变力等。要头脑冷静而机智灵活,观察力敏锐,善于理解患者的心理,能以宽容、谅解、忍让的态度对待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日益为当今护理界所重视。有时侯“倾诉”是某些患者甚至其家属的一种迫切心理愿望,他们担心医务人员没空听或不耐烦听而吞吞吐吐,有些医务人员最怕患者没完没了的提问和“唠叨”,其实这是患者宣泄情绪的一种表现。这种情绪是因病而产生的内心不安,担忧和顾虑。如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为患者分忧解难,会收到良好效果。如有患者在就诊中发生纠纷、怒气冲冲来反映,这时应该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抚慰和解决,使患者情绪很快得到疏导,重新接受检查和治疗。患者在就诊中经常有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导诊护士必须具有敏捷冷静的应变力、心理承受力。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适应与门诊各种性格患者的磨合。另外,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给患者带来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在医院里渡过了一整天,不是做为患者,而是做为服务患者的志愿者,一名献爱心的义工。

在学校里我是“爱心志愿者社团”的成员,参加过许多志愿者活动,但在医院参加社会实践还是第一次。怀着些许忐忑,我跟随在医院工作的母亲来到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今天的工作岗位是在老年病门诊做导诊服务。穿好志愿者服装,我被带到门诊护士长面前,护士长听明来意开心的笑了,“你来得正好,我们一位工作人员休病假,这里缺少一个导诊的岗。”我听完心花怒放,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护士长带我在门诊部转了一整圈,耐心地告诉我每一个诊室的位置,更给我讲了门诊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例如抽血要在治疗室、验尿要去化验室、想照ct要先在一楼划价等等。讲完这所有的注意事项,已经过去了足足十五分钟。此时我才能体会手握着检查单,拖着得病的身体,心急如焚的病人独自面对这偌大繁忙的大厅时无助而又焦急的心情。

经过简单的培训,上午八点半,我站在了门诊部门口,心里怀着期待与忐忑。我很期待我的第一个患者能尽早得到我的服务,但是我又很担心如何开口说第一句话,他们会信任我这个高中生吗?万一我指错了路怎么办?万一病人的疑问我也解答不了怎么办?纠结中我迎来了今天第一个患者。我暗暗清了下嗓子,抛开脑子里所有的顾虑,脸上挂上一个大大的笑容迎上去问:“您好,请问您要找哪个科室?”那是一位老先生,带着黑框的厚眼镜,拄着一棵雕着花纹的木头拐棍。他停下蹒跚的脚步抬起头,茫然地看了我一下,却没有做出回答。可能没有听清,老人都耳背。我赶忙凑得近了一些,在老人耳边又重复了一遍问题。这回老人听懂了,颤巍巍地伸出握着挂号条的左手,我接过来一看上边的“部门”那一栏写着内分泌科。这个诊室离这里较远,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家人陪伴,于是我就搀扶老人一直走到了内分泌科诊室的候诊椅上才离开老人。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我有了信心,后面的工作变得顺畅起来。一天下来我帮助了上百位的患者,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些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看总医院著名主任的门诊的,可是老乡们的方言我实在听不懂,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还有的患者在一楼缴费后上错了楼层,走错了路,我就会帮他们问好该去哪一层并给他们讲清楚再离开

...
《在医院做导诊的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