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新的收获时 ,一定要及时写好体会,透过体会别人是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态度的,请一定要认真对待,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来衡水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来衡水心得体会篇1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应试”就紧紧地与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联系在了一起,与“应试”这个词几乎同时诞生的一个“孪生姐妹”就是“升学率”。
不能否认,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了各种各样违背规律的“应试”方法,因此,也使这些学校的“升学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的方法违背了规律,它不可能使大面积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应试”与“素质”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面向少数学生,为了应试;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换言之,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大面积丰收的话,这应该不是“应试”所能够达到的境界和结果。
近3年来,该校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有20名,考入北京大学24名,成为了清华、北大在河北最大的生源基地之一。据跟踪,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后劲十足。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南部,经济比较落后,也比较落后。衡水中学其实“名不符实”,招生范围只限衡水市的桃城区,全区人口只有30万多一点,是河北省的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小的学校之一,而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大的学校达到了将近1000万人。
招生人口范围小,又没有处在中心城市,这必然导致衡水中学的生源基础并不好。一直以来,衡水中学招生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统一中考中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最低的学校之一。仅以2001年中招为例,2001年衡水中学招生841人,录取分数是440分,440分以下的还有61人,这个生源情况在河北省重点中学几乎是最低的,而这一年河北省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达到了510多分。
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长期以来,衡水对优秀人才并不具备“吸引力”,据记者对河北师大近年来各专业最优秀的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没有一人落户衡水中学。今年衡水中学不得不开出年薪3万—6万元的价格来吸引优秀人才。衡水中学目前有教师223人,本科学历的有186人,专科31人,中专6人。
以最低的入学录取分数,最小的招生人口范围和硬件并不硬的师资队伍,经过了3年高中后,却达到了最高的“升学率”,其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比其他市最好的学校高出近100名,重点大学上线率要多几乎一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的奇迹,一个高考的神话!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衡中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1999年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转变为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高考要向素质靠拢。我们还记得,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就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当时有许多评论说:“这是一个让全国的语文教师跌破眼镜的作文题”,换句话说:所有的为了“应试”而的语文教师,根本没有在此类题目上做过“应试”的准备,而恰恰是这样让人不能做“应试”准备的题目才更能反映人的“素质”。专家们对这一年的高考命题的评价是:“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在从重视单纯考察知识向重视考察知识应用(重视素质)转变。”
如果说1999年“高考”是向素质转型的话,那么2000年、2001年恰是高考向素质的延伸。恰恰是在2000年衡水中学“升学率”一下子跃居河北省的第一,实现了历史新高。
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的提高,与国家高考命题向素质“转型”的步伐如此同步,这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其实,了解恢复高考以来河北高中历史的人都知道,论搞“应试”的手段,衡水中学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强手、老手,并不“内行”。既然不是“应试”那一套,那么衡水中学的经验应该是极具推广价值的。如果能把这一经验弄清楚,并加以推广,对我们在普通高中开展素质,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来衡水心得体会篇2
对衡水中学教学视频两天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的管理水平,他们神话般的升学率,令我们惊叹不已。这次学习给我洗了一次脑,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就本次学习我谈几点感想,我把我学习到的衡水中学的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做一总结。
衡水中学的班主任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是一群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一群颇具创新能力的敬业精神很强的育人骨干。衡水中学的班级德育工作比较注意方法,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做到了给学生终生难忘的。
一、特别重视班会活动
衡水中学把班会活动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他们的班会每一个礼拜一次,是硬性规定。班会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班会课成为学生表达心声,彼此交流学习的最佳平台。他们的班会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二、衡水中学班主任的德育创新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处处渗透着德育。“十佳班长”、“十佳舍长”、“学习之星”的评选,考入北大、清华学生及省、市文理状元的照片和留言,“天道酬勤”等标语无不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他们的班级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想,首先是他们班主任们的育人思想正确,做到了以人为本,想学生之所想,一切为了学生。班主任结合自己的治班管班经验,畅所欲言。我感受最深的不是他们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一是他们的年青,二是他们读过很多书,尤其是理论。他们十分恰当的引经据典,使我大开眼界。
我想,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读书,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没有厚实的理论基础,你说服不了学生,你更引导不了学生,你要引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你更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当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你就不可能有创新。老师是更需要读书的一个职业。班主任都能用赏识来引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他们学校似乎有硬性要求,每周一次小活动,一月一次大活动。比如,每周有评比,评比进步最快的学生,评比最勤奋的学生,评比作业质量最高的学生,评比最佳值周生,评比内务最好的寝室,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他,督促他。赏识其实就是一种爱的。我以前看过“知心姐姐”卢勤的书籍,就是关于赏识的,当时很多老师买了他的书,我也买了,兴奋了一阵子。
后来慢慢地不再兴奋,也不太在意了。卢勤老师讲过一个“四颗糖”的故事,是讲陶行知的,其实那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我就在一张文摘报上看到过,当时不也太在意,赏识关键还不是会不会赏识的问题,还是能不能把这种激励理念持之以恒地贯穿在我们整个的教学生涯之中的问题。
学生今天有好表现你表扬了他,明天表现不好了你恨铁不成钢痛骂他,那样的话赏识似乎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三、衡水中学的班主任有一点也是值得我敬佩的,就是率先垂范,把自己作为榜样来引领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是教书能手,也是育人模范,他们的敬业乐业使他们在业务上迅速成熟起来,俗话说艺高胆大,班主任如果在业务上过不了硬,被学生抬杠子,绝对不会有威信,敬业乐业在人格上也会感染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付出了多少他们也是很清楚的。
衡水中学的班主任都是教学骨干,有的是特级教师,有的是得过省级国家级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