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注重对工作的思考总结,一份走心的心得体会是可以使读者感到共鸣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有青年心得体会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有青年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19年的今天,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与西方列强进行了英勇的抗争,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
回望历史,90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的扛起了民族振兴的希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从1927年的秋收起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一大批有志之士,纷纷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了大庆油田的灯火辉煌,长江大桥的顺利通车,第一颗卫星的上天,第一颗原子弹的腾空,伴随着无数项第一的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这期间香港、澳门重归祖国的怀抱;__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华民族一个百年奥运梦;__年上海世博会又一次创造了辉煌。一项项成就,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
在这90年里中国青年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告诉我们,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作为新加入统计队伍的一名新兵,作为新时期青年中的一份子,要牢记__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统计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释放青春的能量,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青年的智慧和风采,为中国的统计事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三有青年心得体会篇2
当我还是一个朦胧幼稚的高中生时,接受着家长老师们一次次的熏陶和洗涤:学习就是一切。在高中那么忙碌的学习生涯中,每天天刚亮就已经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里开始了自习直到大半夜大部分人都已经沉浸在睡梦中我才准备收拾收拾开始又一天的忙碌。总以为这个世界真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学生要做的就是学习也只能是学习。可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开始明白:这个世界是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还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辛辛苦苦忙碌三年后,我来到了民政这个大家庭,大学和高中可是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相对自由,学习之余还有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可以参与其中从而培养和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可是说,大学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一个地方。
然而,通过这次志愿者的活动,我收获到了许多:
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好心。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感觉我是在真正做志愿者之后才获得和理解。把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
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磬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更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的一双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惰性,调整自己,克服自己的困难,是今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志愿者工作就如同你今后的工作,如果你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志愿者服务时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成功的喜悦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我们是一个团体,需要每个志愿者辛勤的努力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我每次在那里工作时,时刻都把工作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无论如何都尽一切努力做的更好。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已做好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好。其实,活也不是很累,就是累心里总是觉得很知足了。
参加学校里组织的这次活动后,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多参加一些学校里组织的活动,人就是不断积累从而变得越来越完善的,我们能够这样幸运的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除了接受之外更应该懂得感谢,给自己一点帮助,给别人一点帮助。我相信这不亚于知识带来的快乐!
三有青年心得体会篇3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
一切,竟是这么突然!
朱治国走了,年仅43岁。
如果说,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一种历练,他在这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
忠 诚
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这是朱治国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为了筹备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4月以来,朱治国和同事们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赶上疫情,吃住在单位,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会议期间,带着组织组成员一遍一遍审核选举程序、核对人选名单,一次次组织演练、打磨细节,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时。“100多份材料都得从我们这儿过,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项重要工作结束了。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到西宁、玉树开展领导班子调研,他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6月11日,是个星期六,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但跟同事约好了上午到单位一起修改材料,10时40分准备出门……
天妒英才!朱治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们一遍遍回忆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省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刘志德清晰地记得他和朱治国的最后一次对话:
“6月9号下午开部务会,朱治国和我一起进会议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他脸色发黑、嘴唇发紫,说话声音略带沙哑。”
“不知道咋回事,这趟去玉树睡不着觉!”
“前段时间太累了,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堆事儿呢!下周还得去趟黄南……”
让朱治国一刻不敢耽搁的,何止是这一次。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组织实施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朱治国带领分管处室提前半年开始谋划,搞调研、定思路、拿方案,仅一个《换届工作指导意见》前前后后改了十几稿……细细推敲、字斟句酌。
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作风。
2021年1月1日至3日,是全省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的日子,也是朱治国最牵挂的日子。“志德,元旦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