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铁人忆铁人心得5篇

时间:2023-06-11 作者:Youaremine 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能让内心感悟变得更具体,优秀的心得是可以记录我们的收获的,而且还可以给读者带去思考,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铁人忆铁人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5篇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篇1

敬业如一股溪流,正因有顽石阻挡,才会有清脆悦耳的声音;敬业如一棵苍松,正因有风雪侵袭,才会有屹立绝壁的身姿;敬业如一只雄鹰,正因有狂风肆虐,才会有翱翔蓝天的英姿……而在我的心中,我的爸爸胜过溪流,胜过苍松,胜过雄鹰!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公职人员。他总是穿着一身宽松整洁的正装,却又穿着一双极其不搭配的运动鞋。他总面带微笑,把最好的精神面貌留给了他所管理的村民。

一天深夜,爸爸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二话不说提起公文包就走了,直到次日晚上才回来。倏地一开门,爸爸狼狈地站在我面前,衣服扯破了,公文包也丢了,他强睁着睡眼朝我微微一笑。原来是村民偷偷焚烧秸杆引燃了山林,爸爸带领一整队的消防员,全力抢救,才拯救回了一大片山林。看着爸爸憔悴却又骄傲的脸庞,我的心酸酸的,满是心疼地偷偷抹眼泪,心里也暗下决心,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向爸爸看齐!

在平常,乡镇的管理十分复杂,繁琐事多得数不清。有的公职人员能躲就躲,会挑最简单的活儿干,还十分爱邀功。而我的爸爸与他们截然相反,他总是迎难而上,说服了所有顽固执着的老人,解决了许多令人费解的难题。他就像是人民的儿子,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再难的事他都如抽丝般耐心地解决,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每逢过年过节,爸爸还总是去拜访他们。可是爸爸从不会向领导献殷勤,只是用他的实干与敬业赢得欣赏与尊重。爸爸也从不会邀功,从不想着升官涨薪,只是用他的真诚与敬业赢得提拔。

我的爸爸走着最远的山路上山下乡,我的爸爸穿着最朴实的衣服东西奔波,我的爸爸拿着最普通的薪水身心俱疲……这就是我敬业的爸爸!

在各行各业中,有太多像爸爸一样敬业的人,他们不为名利、不争富贵,因为对职业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他们兢兢业业。这些敬业的人们,点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振兴了祖国,这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敬业!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篇2

前阵子看了篇文章,说到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过严格,常常会有女性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答案是:不可能平衡。

事业与家庭,看起来有着平等的地位,但它们其实是一副跷跷板的两端,一端下沉一端扬起,永远是顾此失彼的状态。所以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困扰着女性,男性也如此。

就如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当他在国外为石油奋斗、为国家争光的时候,内心是无法放下对家人的愧疚的。尽管我们看到他的妻子为了扛起家庭的责任不得不变得坚强,她依然支持丈夫义无反顾的投身事业当中。虽然他无法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好平衡,但他对爱人和孩子充满了爱意,自然而然也被回报以爱意。

一个人的精神是会感染到其他人的。蔡康永曾经讲起父亲对他的影响,从小到大他几乎与父亲没有什么交流,但是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的父亲总是把螃蟹最好吃的部位夹给客人,于是他就深深的记在心里,渐渐学会了待客之道。这就是言传身教。

也许李新民对家庭有所亏欠,但他的精神时刻影响着家人,他的妻子会为他骄傲,他的.孩子会将他树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同事会更加努力,他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正能量。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的传播,也是润物细无声的。

以前我不懂,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各种精神,要怎么学习?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感受。多听,多看,将自己置身其中,就会触碰到那无形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前辈们的付出与汗水,感受他们的坚持与执着,以当中一个小小的事例为起点,逐渐成为我们心中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可能就是传承的意义。

: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篇3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第一代铁人王进喜的夙愿。20xx年,由传承了这个梦想的1205队第十八任队长李新民,带领他的队员们在苏丹,冒着炎热的天气,面临着外方因时间不够而要求中方撤离的困境,遭遇了电机被破坏等种种困难,这支钢铁队伍却在短短十七天内,实现了这个梦想。

当然,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还有大庆精神大庆传统。“中国铁军”在异国他乡,以“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角逐海外、报效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苏丹、伊拉克,他们跋山涉水,不仅要抵抗当地的恶劣气候,还有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护。异国他乡,队友、兄弟就是家人。这支钢铁队伍亦传承了铁汉柔情。他们相互照顾,互相扶持,也和异国的兄弟们结成了深厚情谊。他们记得彼此的生日,他们共同学习,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共同克服。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铁人后代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在发展中勇立潮头的斗志,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传承,既是要继承前人奋斗的梦想和目标,还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宝贵精神。“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形势任务越是艰难,就越要找回当年的精气神儿,要扛起大庆精神大庆传统这面旗帜,直面挑战、勇往直前,用行动实现梦想。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篇4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篇5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产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创造的

...
《学铁人忆铁人心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