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态度端正,事迹是能引进到先进的典型事情中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学生事迹心得体会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学生事迹心得体会篇1
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让人敬佩,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走向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
封请战书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
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
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他们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让我们平时对他们好一点,理解他们的工作。
在疫情面前,好有很多像张旃副教授这样的医生,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就是现年84岁的钟南山院士,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敢当敢为,17年前为抗击非典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又为了国家的需要,走向了抗击新型肺炎的第一线,实在令我们感动,不能忘记他们,是我们的幸运。
除了这些专家医生,还有其它医务工作者和后勤人员,为了这场看不见的斗战默默战斗在危险的第一线,向他们致敬!
面对疫情,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也要正确认识病毒的破坏性。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一定要配合国家的工作,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服从国家的安排。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减少传播病毒的机会。
面对疫情,我们在一条船上,现在抱怨牢骚解决不了问题,武汉加油,我们一起加油!我们国家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现在需要大家多支持、让医护人员感觉到他们的牺牲值得,鼓励专家提出促成有效的措施,这比现在分辨谁是正确的更有价值。最后一定要相信我们国家,17年前我们能打败非典,现在更能战胜。
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大学生事迹心得体会篇2
20__年是一个不平凡的20__年,新型肺炎疫情向十四亿中国人民正面袭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争开始了。
自从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确诊为新型肺炎的人数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最初只有武汉才有,因为春运,现在疫情扩散到了全国各地。现在的病毒和十几年前的非典是同一类,但是现在的病毒更隐蔽、传染性更强了。不仅可以飞沫传播,还可以接触传播,确诊人数从100多人到800多人,接着比非典人数多,直到今天的2万多人,这个增长的速度让人触目惊心,我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疫情,原本座无虚席的餐厅现在却空无一人;原本热闹非凡的商场,现在人数却少到屈指可数:我们中国最热闹的节日,现在只能各自宅守家中。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看疫情;每天反复做的一件事,是叮嘱家人朋友勤洗手、不出门。微信、朋友圈三句不离“冠状肺炎”……
钟南山,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妇孺皆知的名字,现在又徘徊在人们的耳边。十几年前,他带领着医护人员抗击非典,今年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中,为了帮助武汉,我国多地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增援。武汉也建了两个临时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速度,火神山医院昨天已经交接。由于医疗物资不足,因此,许多国内企业人士和海外华侨都捐赠了物资和医用品,口罩厂也召集工人上班赶制口罩,发往重灾区。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会被打败!
这一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原本,人和野生动物进水不犯河水,然而近些年来,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腰包,跑到深山老林去捕捉各种野生动物;有点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食用野生动物,才让冠状病毒有机可趁,祸害人间。我想起了课文中的一句话“任何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会降临到我们人类的身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善待野生动物。
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
大学生事迹心得体会篇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确信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引用过这句似乎从小学开始就再也熟悉不过的经典话语了。但是,此刻,回想着张桂梅同志诸多的先进事迹,我还是由衷地想到了这句话并想到了作者司马迁。在他笔下,亘古历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读来都还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或王侯将相或乡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的笔将中华民族精神涂上了鲜明的对比之色,可谓泾渭分明,生命的意义、数千年往事都在这句千古名言的评判之中一目了然。
“十二年,她让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从此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办这个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执念是“余生能培养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读着、看着、想着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情上心头,泪落两腮。这位已经63岁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已经将她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助力教育、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张桂梅的行动重于泰山,精神更是高于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国家蠹虫,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志之人,还有那些自私自利、浑浑噩噩的小人,就是对比一下那些也自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人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付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无名英雄、民族脊梁的事迹被深度挖掘出来,我们才恍然明白,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已经在这个时代扎根、发芽、结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光荣继承了下来,她以及她代表的这个群体的分量也随着伟大的时代愈发凸显起来。在云岭大地这块山少边穷的土地上,在云南几任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前腐后继”的大背景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关键收尾时刻,员、人民公仆、人民教师张桂梅同志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甚至舍生取义,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奉献全部的宝贵精神显得多么得难得可贵,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一方面为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还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这后半辈子老了谁来照顾,心痛她身上的十几种病痛折磨,甚至这些病痛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还在不断增加。病危通知书、多次晕倒、步履蹒跚,这都成了常态,但她却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有人说,张妈妈的这口气,撑在他们这群姑娘身上。我分
...